返回 2025-05-07
以匠心守护通途 用奋斗诠释担当
2025-05-07 05版 奋斗者·正青春


  本报记者 刘家进
  
  当复兴号列车以350公里的时速飞驰而过时,很少有人知道,在每处钢轨焊缝的背后,有一群“钢轨医生”用匠心守护着千里通途的安全。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雄忻高铁项目试验员关改玉就曾是其中的一员,1988年出生的她以10余年扎根一线的坚守,在祖国广袤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日前,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公布了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评选结果,关改玉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巾帼无畏 勇于迎接挑战
  
  2009年,从大学毕业的关改玉进入中铁十七局铺架分公司海东项目部,从事办公室工作。
  当时公司刚成立不久,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稀缺,探伤工就是其中之一。当项目部决定选派人员参加国家探伤工培训考试时,关改玉主动请缨,并以优异成绩取得探伤资格证书,成为公司首批,也是唯一一名女探伤工。
  面对极端恶劣的现场工作环境,项目领导曾多次劝说关改玉慎重考虑这一岗位,但她却说:“既然选择了,就不会退缩。我是个认准了就不动摇的人。”
  钢轨的焊缝质量直接关系到列车行车安全和旅客生命安全,探伤工就像对钢轨焊接质量进行诊断的医生,需对钢轨焊接接头处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探伤如此重要,我还年轻,不能庸庸碌碌过一辈子,要做就要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这样的人生才活得精彩。”关改玉说。
  
  严谨细致 严守质量底线
  
  “再苦再累,工程质量绝不能打折扣!”这是关改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海南东环铁路是她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当时正值夏季,当地平均气温35摄氏度以上,钢轨被晒得发烫,她要每天弯腰蹲地检测钢轨焊缝,腰酸背痛是常有的事,有时甚至累得直不起腰。
  关改玉工作时的认真劲头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一处焊头被检测出伤损,她反复检验,并与同事沟通讨论,最终建议重新焊接。面对工班长对施工进度受影响的担忧,关改玉坚持自己的观点。最终,安全隐患被及时消除,确保了工程高质量推进。
  在海南琼海站的一次夜间作业中,关改玉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惊险的考验。当时工程已进入尾声,站内机车往来频繁,安全防护员临时离开间隙,专注探伤作业的她浑然未觉危险临近。“赶紧让开,有车!”安全员在不远处扯着嗓子喊。千钧一发之际,她猛地回过神,本能地跃向轨道外侧,刹那间,一辆机车从身侧呼啸而过。这次生死考验,让她更加深切体会到“守护安全必须时刻保持敬畏”。
  
  蜿蜒铁道 铸就不屈意志
  
  关改玉的奋斗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京沪高铁河北段施工期间,为精准感知探头的灵敏度,她毅然脱掉棉手套徒手操作设备,双手被冻得通红僵硬,只能哈气取暖后继续作业。最令她苦恼的是攀爬20米高的高架桥,桥墩旁搭建的简易扶梯摇摇晃晃,为了工作,她只能硬着头皮一步一步往上挪。至于扶梯顶部与高架桥之间临时搭的隔板,是男同事扛着她走过去的。“再苦的条件都得克服,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得咬牙坚持。”关改玉说。
  2012年,关改玉转战津秦高铁项目,这里的施工方式是“昼伏夜行”。因为白天户外温度在30摄氏度以上,钢轨温度接近60摄氏度,焊轨施工和探伤检测都无法正常进行。她和同事只能趁着夜间温度下降,轨温稍低的时段工作。每天下午5点多开工,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多收工。长时间的昼夜颠倒让他们的身体极度不适应,体力和精力明显下降。
  探伤工作需要每天沿着铁轨徒步行走,有时候一天要走十几公里,脚上时常磨出血泡,但关改玉坚持忍着剧痛完成工作。因为走了太多路,新伤叠旧伤,最严重时引发脚踵感染,做了手术。有人曾劝她放弃,她却说:“这一条条线路,我走过;每一段钢轨,我检测过。这份责任感,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中,我舍不得。”
  
  一路耕耘 收获别样风景
  
  漫步在湖北荆州的油菜花田,高铁线仿佛躺在花海里;宁杭线成片的竹林,如诗如画;张唐铁路隧道外世外桃源般的风景,仿佛置身仙境……回顾铁路建设生涯,关改玉感慨:“我几乎把祖国的大好河山浏览了个遍,当我老了,那些参建的铁路、那些检测过的焊接点,都是荡漾在我心中的一朵朵美丽的浪花,都会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10余年来,关改玉累计为2300余公里钢轨“听诊”,完成焊头检测12000余个,始终以零误差标准守护钢轨安全。
  2023年,关改玉从探伤工转型为试验检测员。在雄忻高铁建设中,她带领团队肩负起雄忻高铁山西段53万根轨枕及数十万吨进场原材料的检测工作。她与团队成员迎难而上,先后攻克了钢轨探伤、设备优化、检测精度提升等多个难题。他们针对轨枕生产效率低、传统质量检测难度大的问题,成功研发了“双块式轨枕智能检测系统”,大幅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了质量检测精度,让双块式轨枕日产量突破2000根,创造了行业新纪录。
  
  坚定信念 书写时代担当
  
  凭借出色的表现,关改玉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关改玉表示:“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对我来说是压力,更是动力,让我更有动力去做更好的自己。”
  2019年,关改玉作为基层先进女职工代表受邀参加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活动现场,航天、能源、军工、科研等领域的杰出女性令她深受触动:“她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我看到了差距,也明确了奋斗方向。”
  2023年,在参加了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她更加笃定:“新征程上,每一位妇女都是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人,要坚定信念,扎根一线。”
  作为省政协委员,关改玉聚焦 “完善农村养老、妇女儿童、青少年发展”等议题深入调研学习,积极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履职担当。
  从探伤工到试验员,从基层技术骨干到省政协委员,关改玉始终践行“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的铁道兵精神,以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心扎根一线,用创新突破推动行业进步,更以社会责任诠释新时代女性的担当。正如她所言:“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力量。钢轨延伸之处,就是我奋斗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