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5-07-16
双轮驱动视域下国有企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研究
2025-07-16 11版 青年理论研究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国有企业在经济和社会中的作用愈加重要。本文通过双轮驱动的理论视角,探讨国有企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一、双轮驱动理论框架与国有企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关系
  (一)双轮驱动理论的基本内涵
  双轮驱动理论源自经济学中的发展理论,强调通过“双轮”——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协同作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框架下,双轮驱动理论强调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实践锻炼的双重作用。具体来说,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塑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而实践锻炼则通过多元化的社会实践和岗位体验,使青年员工能在实际工作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双轮驱动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的契合点
  双轮驱动理论与国有企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有着紧密的契合点。首先,双轮驱动强调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并行推进,这与国有企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高度契合。在理论上,企业可以通过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增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在实践上,通过加强岗位培训、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青年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其次,双轮驱动中“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够为企业的青年培养机制提供多层次支持,尤其是在制度创新方面,企业可以探索建立更加灵活和多元的培养机制,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实践经验的双向反馈,进而实现培养目标的最佳效果。
  二、双轮驱动视域下国有企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的理论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核心是通过理论引领实践,并在实践中完善理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不仅仅是理论教育的过程,更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自我认识与理论认同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是其认知进步和思想成熟的必经之路。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青年可以在具体的劳动和社会活动中检验和巩固其理论信念,增强理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推动理论创新的良性循环。
  (二)国有企业发展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内在联系
  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国家经济政策、社会责任及政治目标密切相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有企业不仅是经济生产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主阵地”。青年的成长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将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及其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因此,国有企业发展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密切相关。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青年才俊。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能够培养出能够在国家和企业大环境中发挥引领作用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双轮驱动理论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应用
  双轮驱动理论强调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重作用的协调与互动。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过程中,这一理论可以转化为思想引领与实践锻炼的双重驱动机制。具体来说,思想引领是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明确其在国家和社会中的责任与使命;而实践锻炼则是在工作岗位和社会活动中进行,通过实际行动来检验和深化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双轮驱动理论强调两者的相互作用,即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探索,同时又通过实践反馈促进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三、双轮驱动视域下国有企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培养体系
  在双轮驱动视域下,国有企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体系应当包括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两个核心组成部分。理论教育要确保青年员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国家方针政策及企业文化,增强政治觉悟和理论认同感。与此同时,企业要通过创建创新型学习平台、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学习。实践环节是培养体系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搭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包括社会服务、志愿活动、岗位实习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应用与能力提升。
  (二)组织保障与实施路径
  为了确保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的有效实施,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组织保障体系。应设立专门的党组织或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负责整体培养规划和具体实施。企业应确保高层领导的重视,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纳入到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机制中。基层组织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并通过加强与各类社会组织、学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拓展青年教育和实践的资源渠道。定期召开评估与反馈会议,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优化,以保障培养机制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双轮驱动视域下的国有企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提升青年员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完善培养体系、加强组织保障、创新培养途径及持续改进评估,将为国有企业青年人才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