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家进 通讯员 陈晓峰 谢新灵
近年来,虞乡戒毒所以“一体两翼”模式为总纲,锚定强制戒毒主责主业,通过深耕“细化管理、亮化执法、强化制度、量化考核”四大举措,推动戒毒工作提质增效,取得显著的社会成效。
细化管理模式,突出“精准滴灌”。该所围绕 “四区五中心”全国统一戒毒模式,延伸“四区分流五中心分阶”管理体系:按戒毒人员的身体状况及戒断反应进行四区分流管理,配套管理标识,区分队标颜色。从戒毒人员入所适应期到回归指导期分阶段制定戒治目标,配套心理疏导、康复训练、教育矫治、技能培训等个性化方案。例如,根据《戒毒人员康复训练统一处方》,针对戒毒人员体重、体质等个性化差异实现“一人一处方、一动一调整”,管理教育精准度提升40%。
亮化执法过程,提升“公信力”。该所推行“阳光执法”工程:执法记录仪全程覆盖入所体检、谈话教育等关键环节,戒毒人员的权利义务、考核结果等信息每周在公示栏和电子屏同步公开;设立执法监督委员会,每季度邀请人大代表、社区群众参与执法监督。今年上半年开展“开放日”活动4次,收集意见建议18条,全部整改到位,群众满意度测评达98%。
强化规章制度,构建“闭环防线”。系统梳理执法管理全流程,修订完善《戒毒人员行为规范》《安全隐患排查细则》等32项制度,新增电子台账管理、夜间巡查等12项规范。建立“周调度、月督查”机制,由纪检部门牵头开展制度执行专项检查,对违规行为“零容忍”,今年以来制度执行到位率达100%,安全事故发生率保持为零。
量化考核细则,激发“内生动力”。该所将戒治表现拆解为“现实表现、教育学习、劳动康复、心理测评”4大类50项具体指标,实行“日积分、周汇总、月考评”。如每日的学习教育、技能培训、康复训练等都有相应的积分奖励,积分直接与会见次数、评估处遇等级挂钩,让戒毒人员直观感受到自己的戒治成效。科学规范的数据化评估让戒毒人员“看得见进步、摸得着希望”。目前,戒毒人员日均积分达标率提升至92%,主动参与戒治活动人数同比增加65%。
通过系列举措,戒毒所工作呈现出“两降三升”的良好态势:在所人员违规率同比下降42%,出所复吸率下降18%;戒治计划完成率、技能证书获取率、家属认可度分别提升至95%、78%、96%。如今,虞乡戒毒所已成为区域戒毒矫治标杆,为净化社会环境、助力平安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化”驱动筑牢戒毒工作“安全线”
2025-07-16 12版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