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5-07-28
我省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2025-07-28 02版 要闻


  本报记者 刘家进
  
  7月25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我省民政重点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今年上半年,我省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改进优化民政服务,全省民政事业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民生保障扩围增效
  
  省民政厅副厅长(正厅长级)曾庆勇介绍,在民生兜底保障方面,我省持续推进低保扩围增效,指导各地科学调整确定低保标准,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信息汇聚、常态监测、快速预警。打造“晋心救”一站式社会救助服务平台,实现救助业务“掌上办”“指尖办”。稳步推进 “服务类社会救助”与“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截至6月底,全省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669元/人/月,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555元/人/月。
  社会组织管理方面,我省部署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开展全省性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报、现场抽查检查和专项抽查审计工作,常态化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清理整治工作,部署开展2025年全省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地名管理方面,持续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全省选取50个“乡村著名行动”重点推进县,鼓励先行先试、探索典型经验。
  社会事务管理方面,我省强化殡葬行业公益属性,推动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惠民殡葬政策全覆盖;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实现婚姻登记“全国通办”;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截至6月底,惠及26.6万名困难残疾人和48.69万名重度残疾人。
  慈善事业促进方面,组织开展2024年度慈善组织(基金会)年报年检工作,开展第十三届“中华慈善奖”推荐工作。截至目前,全省依法设立慈善组织268家,其中26家具备公开募捐资格。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山西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山西省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778.99万人,占比达22.61%。曾庆勇表示,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省聚焦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改革发展。
  近年来,我省聚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其中 《山西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了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养老保险、健康管理5个方面20项内容,推动养老服务由兜底型向普惠型转变。
  2024年,全省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首次实现普惠性发放,提前超额完成 “十四五”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探访关爱服务覆盖所需老年群体的90%以上。今年以来,为82.34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约4亿元,为6740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落实护理补贴387.4万元。把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内自愿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纳入集中照护服务范围,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老年父母+残疾子女”家庭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重度残疾人纳入集中照护范围,减轻其家庭照护压力。
  聚焦养老服务供给,省政府连续六年把“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列为民生实事,推动建设具有带动性的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240个。2025年,省政府继续把“新建改造50个社区养老工程、5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0个标准化社区食堂”纳入年度民生实事,着力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窗口,推动提升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不断改善老年助餐服务。
  
  护航困境儿童成长
  
  近年来,我省民政部门多措并举,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力度,提升心理关爱服务水平,履行兜底监护职责,困境儿童福利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省民政厅副厅长琚李梅介绍,我省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连续4年提高养育标准。截至目前,机构集中和社会散居养育标准分别达到2110元/人/月、1405元/人/月,较上年分别提高135元/人/月、85元/人/月。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青山陪伴助学工程”,为考入大中专和高等院校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资助。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为孤残儿童提供手术、康复等医疗服务。
  同时,我省着力提升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水平,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困境儿童监护能力评估规范》和 《留守儿童监护能力评估规范》两项省级标准正式颁布。指导基层工作人员确认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照护情况并定期走访探视,督促留守儿童父母与委托照护人签订委托照护协议。指导各地开展“晋心护童·心理关爱”行动、“润心伴成长 同心护未来”主题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讲座等活动。推动开展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落实流动儿童在居住地享有关爱服务清单,建立重点流动儿童档案。联合省残联开展监测摸排、救助保障、康复救助、融合服务等困境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营造包容、支持和关爱困境孤独症儿童的良好社会环境。
  此外,我省扎实推进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开展儿童福利机构“开门办院”试点工作,确定太原市儿童福利院和临汾市社会福利院为试点单位,面向社会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残疾儿童教育等服务。太原市儿童福利院设立首个面向社会招生的孤独症儿童专项班,临汾市福利院将开设为期一个月的残疾儿童暑期托管班。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全部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11个市级儿童福利机构均建立就医绿色通道和心理关爱室,其中5个儿童福利机构成为残疾儿童的定点康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