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新嫄
7月18日至23日,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学院“生命晋基”实践团下农田、进企业、访人物、做调研,以“黄花的来世今生”为主线,全景式记录了大同市云州区黄花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唐家堡村,他们与当地村民一同夜采黄花,深刻理解了 “遍地黄花是金针”背后生产环节的辛劳与对丰收的期盼;在山西宜发同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大同坊城黄花产业园加工车间,近距离观察一朵朵鲜黄花如何经过精准温控,蜕变为锁住营养与风味的优质干菜,品尝了黄花酱、黄花啤酒、黄花脆等琳琅满目的精深加工产品,感受这古老的食材焕发出的现代光彩;在大同三利集团农业有限公司,深入探索黄花的销售途径,感受凝聚在“大同黄花”品牌中从田间到舌尖的产业智慧与市场眼光;在黄花非遗传承人的讲述和参观黄花文化馆过程中,他们深刻认识到,这朵花早已超越食材本身,深深融入民族的情感记忆与文化基因中;而在参观完首届黄花之乡火山之城美术作品展后,他们触摸到生命晋级的终极 “密码”:“最坚韧的产业竞争力,永远生长在文化的根系之上。那些深植于血脉的情感记忆,终将在时代的田野里绽放出黄金般的现实价值。”
“这次实践活动是我们在云州区的2.0版本。”该学院团委副书记王壮告诉记者,去年暑期实践,他们在共青团云州区委的鼎力支持下,顺利完成了“探寻生命科学赋能基层治理新模式”的调研,获得“2024年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时代新人强国行’首都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优秀案例”等多项北京市级荣誉。
“黄花田里萌发的金色梦想,需要我们精心浇灌,使其最终绽放为福泽乡土的繁花。”实践团成员张塑朔的实践日记里,激扬着热情似火的青春理想与远大抱负。未来,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将以科学的薪火,照亮乡村产业振兴的前路,在时代的田野上共同写下无愧于青春的坚实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