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5-07-28
2025山西高考政治试题分析
2025-07-28 10版 考试周刊


  2025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思想政治试题(供陕西、山西、宁夏、青海四地使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2024—2035年)》的基本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聚焦关键能力、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考查,注重内容和形式创新,彰显思想政治学科立德树人为魂的特点和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高考引导教学的功能。
  试卷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 “《课程标准》”)进行试题命制,整体结构与陕西省教育考试院印发的 《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试题结构》文件精神相一致,与陕西省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思想政治试题(以下简称“适应卷”)相比,呈现出“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的鲜明特点。
  考试时长为75分钟,总分100分。选择题16道共48分,组合式选择题和单项选择题均有涉及,文字和图片多元呈现;非选择题4小题6问共52分,17题、19题均1问,18题、20题均有两小问。在非选择题方面,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改变了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优化了试卷结构,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对于各个模块内容的考查,试题采取不同的先后排布顺序,各知识模块的难易度根据整卷的考查要求和试题的排列位置进行了动态调整。四本必修占整卷总分100分的55分,三本选择性必修占45分。
  
  一、题型变化
  
  (一)试题呈现基本遵循教材模块顺序
  基本遵循教材模块顺序进行试题呈现。选择题48分,主观题52分;必修55分,选择性必修45分。
  选择题16道题中单选题2道,组合式选择题14道;必修10道,选择性必修6道;必修一只考1道,必修四考了4道。必修一共计6分,必修二共计14分,必修三共计15分,必修四共计20分;选择性必修一共计16分,选择性必修二共计15分,选择性必修三共计14分。合计100分。主观题共计4题6小问,赋分在8-10分之间;其中必修25分,选择性必修25分,合计55分。主观题出现了跨模块融合试题 (必修一和必修三),出现了开放性设问(写发言稿,必修二),出现了1个大题分别考必修和选择性必修(18题,第1问考必修二,第2问考选择性必修一)。试题图形图像多元呈现,体现形式创新(13题、18题、20题的图形呈现)。
  (二)注重试题的开放性设计
  一方面,命题增强设问的开放性,且注重丰富开放性设问的形式。第18题则以提振消费促发展为情境,向考生提出撰写发言稿的任务要求,要求学生将经济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之中。适应性考试卷第20题第2问以新题型考查创新思维方法,达成了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的统一,具有更强的探究性、生成性、创造性。
  (三)加强教考衔接
  试题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回归教材与生活,更加注重教考衔接,部分题目是对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的内容重构。例如第13题,聊天记录中的合同关系,就是对选择性必修二P26探究与分享的变式考查。这些题目与时代和生活紧密相关,要求学生进一步关注当地时政资源,并进行多角度解读分析。试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科学命题,对接学业质量水平,让命题既贴合实际教学,又精准落实课标要求。第20题第1问符合学业质量水平四的考查要求,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主要民事法律规范,列举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论证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办事的意义,体现“法治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四)选用合理的思想政治学科高考的考查载体
  试题情境是测试和反映应试者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载体。根据情境的复杂程度,思想政治学科的试题情境可分为简单情境、一般情境、复杂情境。依据其基本特征分别应用于不同类型、难度的题目。第13题选取微信预订酒店的一般情境,以聊天记录加以补充说明。学生需要通过详细分析小杨和酒店经理的对话,才能调用基础知识对问题加以解决。第19题,以“语文热”为主题,从其表现、意义追溯兴起原因,构成复杂情境,提供了对“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学科知识和“解释与论证”的关键能力综合考查的空间。学生需要深入解析情境材料,调动学科能力解决具体问题。
  
  二、备考建议
  
  (一)注重情境对落实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价值
  《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是看学生能否运用学科内容应对各种复杂社会生活情境的问题和挑战。学科内容也只有与具体的问题情境相融合,才能体现出它的素养意义,反映学生真实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在试题命制上,遵循“无情境、不成题”的基本原则,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检测学生分析情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精准情境”为起点,以“任务驱动、议题探究”为路径,以“情境化评价”为反馈,让核心素养从 “理念要求”转化为“课堂实践”,真正落地生根。
  (二)构建“学科任务—思维品质”共生共长的教学生态
  在教学过程中,学科任务的本质其实是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具象化载体,学科任务就像是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 “脚手架”和“实践场”,而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则是任务完成的“核心驱动力”与“高阶目标”。学科任务与思维品质的关系,本质上体现了“行”与“知”的辩证统一。教师需跳出“布置任务—收取答案”的机械模式,将任务设计转化为“思维蓝图”。
  (三)重视时政理论学习对彰显学科价值的引领
  在高中思政学科高考备考中,时政理论学习是连接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也是彰显思政学科“政治引领、价值塑造、思维培养”核心价值的关键路径。从知识层面看,将时政作为理论的“活教材”,可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从能力层面看,通过时政分析可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批判思维与公共参与能力;从价值层面看,通过解读时政中可强化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真正彰显思政学科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价值。
  (四)深化开放性试题设计
  近几年,撰写小论文、宣讲稿、发言提纲等开放性试题逐渐出现在高考试题中。这类题目能够有效区分学生的学业质量,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想、有所写。从试题的呈现形式来看,开放性试题一般会作为某一道非选择题的一小问出现,很少有单独成题的,将来一套试卷的开放性试题数量和分值或许会进一步增加。从考查的要求来看,新高考开放性的试题基本上都立足于学科知识,很少有独立于学科知识之外的。从设问要求来看,开放性试题的设问要求将会越来越多样,与此同时,试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