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5-07-31
以巾帼之力疏通城市“脉络” 用坚守诠释为民初心
2025-07-31 06版 奋斗者·正青春


  本报记者 李茹霞 文/图
  
  在晋城的大街小巷,总有一群身影与脏臭为伴——她们俯身掀开井盖,手握长钎清挖淤泥,任凭恶臭熏袭仍面不改色。这支由清一色女职工组成的晋城市政公用集团市政工程分公司女子排水队,是城市地下“血脉”的守护者。35岁的王春淼就是其中一员,她于2013年入职,从2018年开始拿起清淤工具至今坚守在最苦最脏的岗位上,以巾帼之力疏通城市“脉络”,用坚守诠释为民初心。
  
  在无数次“交锋”中淬炼职业荣光
  
  “咦!真恶心啊!怎么是女的在干这活?”每当王春淼和队员们掀开井盖,总会听到这种议论声。第一次拿起清淤工具工作时,路人投来的不解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而比这目光更难忍受的,是下水道里直冲鼻腔的恶臭味。她说,当时蹲在路边差点吐出来。井里黑糊糊、油腻腻的淤泥,像凝固的墨汁裹着杂质,让人避之不及。那天上午强撑着完成工作后,她中午回家连饭都咽不下,“感觉浑身都沾着挥之不去的味道”。
  改变发生在一次次与“脏臭”的正面“交锋”中。在市区一家螺蛳粉店门口,一口井因常年倾倒泔水和废机油,成了队员们眼中的“禁区”。泔水发酵的酸腐味混合着机油的刺鼻气味,站在三米外都让人呼吸困难。“当时大家都往后退,说‘太呛了,缓会儿再弄’。”王春淼没有多说什么,拿起铁钎插进淤泥里。瞬间,黑色汁液溅到她的工装上,但她眉头都没皱一下。先用铲子把表层浮油拨开,再用铁片一点点剥离凝固的油污块,遇到堵塞严重的地方,就直接伸手去掏。两个小时后,当积水顺着疏通的管道哗哗流走,她直起身长舒一口气,后背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脸上却带着轻松的笑容。
  这样的“硬仗”打得多了,王春淼的嗅觉似乎变“迟钝”了。“刚开始觉得委屈,后来看到市民送来的锦旗上写着‘通渠便民,尽职尽责’,突然就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如今再面对污水横流的井,她总能平静地说:“早一秒疏通,市民就少一秒麻烦。”
  
  在急难险重面前扛起巾帼担当
  
  晋城市区的排水管网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管径细、易堵塞,需要精心呵护。王春淼常和队员们说:“管道就是城市的血管,堵了就得及时治。”
  2018年夏天,西大街社区的求助电话打到了队里。老旧巷弄里,化粪池内的污水已经漫到路面,出门都得踮着脚走,居民苦不堪言。王春淼带着队员赶到时,巷子里的老人拉着她的手说:“姑娘,快帮帮忙吧,家里娃娃都不敢出门玩了。”
  没有犹豫,王春淼立刻掀开井盖。由于管道太细,机械工具派不上用场,她只能蹲在井边,左手扶着井沿,右手握着铁片一点点捅开堵塞物。汗水顺着脸颊流进眼睛,辣得生疼也顾不上擦;淤泥溅到手臂上,混着汗水黏成一片。遇到卡在管道里的硬物,她干脆跪坐在地上,半个身子探向井口,伸手去掏。
  “那天光掏出来的塑料袋、烂菜叶就装了满满一卡车。”王春淼说,直到傍晚时分,随着“咕咚”一声闷响,积水开始快速下渗,巷子里爆发出居民的欢呼声。一位大妈端来冰镇绿豆汤,非要塞给她:“姑娘,你们真是救星啊!”那一刻,她觉得浑身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对于排水队来说,汛期的雨是最紧急的集结号。2019年6月,晋城遭遇五十年一遇的暴雨。凌晨3点,王春淼被雷声惊醒,抓起手机就往队里赶。“雨声就是命令,这是我们的规矩。”她说。当天下午,积水最严重的水陆院片区,洪水已经没过膝盖,临街的红星幼儿园里还有十几个孩子被困。当时水涨得特别快,她和队员们手挽手蹚着齐腰深的水往幼儿园挪,水流的冲击力让她们好几次差点摔倒。到了园门口,她和队员们轮流把孩子抱在怀里,一步步转移到安全地带。当最后一个孩子被送到家长手中时,她才发现自己的脚被水下的杂物划了道口子,血混着泥水凝固在脚踝上。
  
  坚持“岗位练兵”让清淤更有力量
  
  “清淤不是蛮干,得讲方法。”王春淼的工装上总别着两支笔,口袋里装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不同路段管道的直径、走向和易堵塞点。八年下来,她脑子里装着一张“晋城地下管网地图”,哪条街的井容易积油污,哪个小区的管道是“瓶颈段”,她都了如指掌。
  为了让工作更高效,王春淼在2022年考取了二级建造师资格证。“白天干活累得沾床就能睡着,晚上回家就抱着教材啃。”她说,备考时正赶上汛期,经常是白天在积水中抢险,晚上回家对着图纸复习到深夜。“管道设计原理、排水工程规范,这些知识能帮我们判断堵塞原因,少走弯路。”
  在王春淼的带动下,女子排水队形成了“岗位练兵”的传统。每周三下午,队员们会围坐在一起交流经验:“油污井得先用热水冲,再用烧碱化”“老管道用竹片通比用铁钎更不容易损坏”。她们还把清淤周期缩短的经验整理成手册,让原本三四个月才能疏挖一遍的管网,现在一个多月就能完成全覆盖,设施完好率从90%提升到98%,彻底告别了“整月忙于处理冒水”的被动局面。
  2024年年初的那场大雪,让这支队伍又多了一重身份——道路除冰员。1月16日清晨6点,天还没亮,王春淼已经带着队员们在红星街开始铲雪了。零下十度的寒风里,铁锹撞击地面的声音此起彼伏,队员们的手套很快结了冰,手冻得麻木了就放在嘴边哈口气,再接着干。从清晨到傍晚,她们连续奋战十个小时,直到把结冰的路面铲出干净的通道。一名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拍下她们红扑扑的脸蛋发到微信朋友圈:“这些姑娘,是雪天里最暖的光。”
  如今,王春淼办公室的柜子里除了二级建造师证书,还整齐码着一摞荣誉证书——“先进工作者”“优秀班组长”……但最让她珍视的,是居民送来的那面“巾帼显担当,为民办实事”的锦旗。“这些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是给所有在脏臭里坚守的排水女工的。”王春淼说。
  “有人说这工作不体面,但在我心里,能让城市的‘血脉’畅通无阻,能让千家万户的生活不受困扰,这就是最体面的事。”说话时,王春淼正蹲在路边检查刚疏通的井体,手指拂过井沿的青苔,动作熟稔得像抚摸自家的物件。阳光穿过树叶落在她沾着泥点的工装上,那些深浅不一的痕迹,恰似她职业生涯里最闪亮的勋章——那是与脏臭博弈的印记,是为市民解忧的见证,更是一名奋斗者用青春书写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