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静 通讯员 徐碧卿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大同农商银行充分发挥点多面广、机制灵活、放贷便捷的优势,通过丰富信贷产品、拓宽放贷渠道、优化办贷流程等一揽子得力举措,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紧跟政策导向,支持重点项目
该行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赋予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重大使命,紧紧围绕大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 “四大赛道”“九大业态”“八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布局规划,聚焦重点项目实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梳理项目名单,按月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筛选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给予支持。
截至6月末,累计向17个省、市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发放贷款7.67亿元;新增可贷资金用于当地比例达65.64%。
深耕主责主业,服务乡村振兴
该行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耕、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农业产业链,为6547户涉农主体发放涉农贷款48.63亿元;围绕和美乡村建设,向农村电商新基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乡村旅游等新型现代特色农业、特色产业投放贷款4.9亿元;将全辖行政村划分开责任区,派驻客户经理,逐门逐户上门对接,对农户开展信息采集建档,形成信用档案,积极推进整村授信,创建信用村109个,为8959户农户评级授信,授信金额10.63亿元。
该行被大同市云冈区、新荣区政府分别授予 “乡村振兴主办银行”荣誉称号,大同市乡村振兴局还发文表彰。
落实协调机制,帮扶小微企业
该行扎实开展 “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普及政策,送贷上门,精准挖掘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信贷需求,做到推荐清单全对接、合理需求全覆盖。截至6月末,累计走访中小微企业5577户、为 1240户中小微企业授信59.58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64.88亿元。同时,积极落实减费让利政策要求,科学确定贷款利率,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缓解融资压力,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较去年同期下降54个BP,为中小微企业节约融资成本约0.89亿元。
注重服务创新,提升供给质量
该行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推出“同城快贷”系列贷款,灵活设计房抵e贷、烟商贷等多种个性化产品;通过加强与人民银行的沟通,目前申请使用支农支小再贷款10.45亿元、科创型再贷款0.75亿元;通过与财信担保公司总对总合作,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续贷难问题;根据各网点的区位优势设立了7个集中办贷大厅及6个特色专营支行,扩大业务办理覆盖面;实行首问负责,利用“线上申贷+线下调查”方式,快速响应客户申贷需求,普惠贷款最快可在客户申贷当日6小时内完成发放,真正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