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亚
大山巍峨,连绵起伏,成片山花点缀其间,传递着美好的气息。驾车畅行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忻州段上,美景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幽深峻峭的峡谷直跃入眼,苍翠秀美的林木接连闪过,灰墙黛瓦的古朴村落时隐时现。该路段以红、黄、蓝三色喷涂标线,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盘桓在太行山深处,串起沿途无数景致。
忻州市位于黄土高原东端,东部群山环抱,西部丘陵起伏、沟壑纵横,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的夏季少了几分炎热,多了一些清凉。这里山清水秀、古迹众多、景点密布,集佛教古建艺术、原始森林风光、长城边塞文化、温泉康养度假于一体,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走进忻州,寻古纳凉,开启避暑之旅。
芦芽山 逃离酷暑拥抱清凉
虽已立秋,暑热依旧,就连呼吸都带着灼热的温度……别再被高温按头“蒸桑拿”了,芦芽山旅游度假区为游客递上了一份“清凉+氧吧”双buff套餐。
在宁武县的苍茫群山中,藏匿着一处集自然奇观与人文瑰宝于一体的秘境——芦芽山。作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多冠之地”,这里不仅承载着三晋大地的生态脉络,更向世人展现着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与人类文明的坚韧智慧。
“问‘汾’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汾河,这条滋养三晋儿女的母亲河,发源于芦芽山脚下的管涔山脉。站在汾源阁前,所望之处就是汾源灵沼,一尊石雕龙头昂首吐水,清泉汩汩,声如击磬。此处泉水终年不涸,《山海经》《水经注》等古籍中早有记载,郦道元笔下“澄清如镜,净而不流”的奇景至今未改。
马仑草原所在的黄草梁山海拔2721米,古时是芦芽山的北峰,南北长约4000米,宽约500米,总面积6000多亩,与芦芽山、荷叶坪共同构成了晋西北最高的地理单元,是“山西省三大高山草甸”之一。踏入这片广袤无垠的草原,仿若置身于绿色的海洋,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数万个,堪称天然的“森林氧吧”。漫步马仑草原,呼吸纯净清新的空气,能缓解身心疲惫,为身体注入活力。游客不仅可以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沐浴阳光,聆听风声,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与美好;还能参与森林冥想等特色活动,让身心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深度放松与疗愈。
芦芽山中的悬空村也是一奇,被称为绝壁之上的 “天上人家”。悬空村建于明清时期,在海拔2300米的悬崖绝壁间,依山而建,木柱撑屋、栈道为街,是第一批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村落,目前还有10余户人家栖居于此。
2025年,以“大芦芽山”理念为引导,宁武县全力推进芦芽山从景区发展模式向旅游度假区转变,实现智慧旅游升级、服务标准优化与品牌影响力提升,为游客提供更安全、更丰富的沉浸式体验。在这里,每处景观都是自然与历史的对话,每次探索都是科学与文化的碰撞。芦芽山,正以开放的姿态,邀请世界聆听三晋大地的传奇故事。
万年冰洞 冰火共舞地质谜题
盛夏时节,外界烈日灼灼,位于宁武县麻地沟村西南3公里处石灰岩漏斗中的万年冰洞却冰柱林立,寒气逼人。
这座形成于30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期的冰洞,洞深百余米,气温常年保持在零摄氏度以下,冰层随深度递增。冰帘、冰瀑、冰柱、冰锥、冰笋、冰乳、冰葡萄等千姿百态,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如梦如幻,让人宛若置身于梦幻“水晶宫”。
令人称奇的是,距冰洞不远处还有一处“火山”,做了邻居的“火山”与冰洞形成了“冰火同存”的旷世奇观。“火山”距冰洞仅有200米,需要翻越一个小山丘,而且没有公路连接。该“火山”并非科学意义上的“火山”,而是埋藏于地下的煤层,因多种原因造成的历时千年的自燃现象。在东寨镇前往天池三岔路口的对面山上,即可看到这种自燃现象,遥见轻烟缭缭。
万年冰洞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其本身并不具备形成冰洞的地理条件,但它却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最大冰洞,这在世界上极地冰盖及永久冻土层以外是异常罕见的。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冰洞的形成是地质向斜和岩层侵蚀的结果,冰洞何以存冰不化,仍需进一步探索。万年冰洞深度超百米仍未见底,其终极深度仍是未解之谜。
忻州古城 活态民俗博物馆
青砖垒砌的城墙、纵横交织的小巷、古色古香的城楼……让这座文化名城充满深厚的历史韵味,那些沧桑岁月仿佛近在眼前。
历经多年修整完善,忻州古城已形成了集忻州14个县(市、区)特色风物、地域文化及典型院落于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区。随着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忻州市作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文旅元素的城市,通过“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使干线至景区、景区之间实现了良好互通,为忻州古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走进忻州古城,游客仿佛置身于一座活态民俗博物馆,忻州各地的特色美食、非遗手作、民俗演艺等,一城尽揽。
这里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古城小吃街汇聚了各种地道的忻州特色小吃,令人垂涎欲滴。
“文集九原、雅出秀容”。作为展示地方文化的重要窗口,忻州古城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2处,现存历史文化遗产如秀容书院、遗山祠、关帝庙、财神庙、泰山庙等,成为古城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
古城内布设有剪纸、葫芦烙画、核雕和面塑等非遗产品和工艺品店,这些手工艺品展示了忻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忻州古城不断丰富文旅业态,围绕 “五台山下的自在生活”“忻州——中国杂粮之都”“世界优质温泉水”三大康养主题,形成了11个功能板块区,成为海内外游客来晋旅游的重要目的地。随着忻州境内实现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公路互联互通,忻州古城正依托强劲的交通 “大动脉”,打造文旅融合新模式。
五台山 历经千年禅林如海
五台山风景区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忻州段这幅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庙宇古刹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梵音袅袅。红墙青瓦、飞檐斗拱,每处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被称为“清凉山”,是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
作为佛教圣地,五台山历经千年,禅林如海:佛光寺是我国榜首国宝,坐落于五台县佛光新村。因该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显通寺是五台山青庙首领,坐落于台怀镇,是五台山众多寺庙中最大、最古的一座。塔院寺有着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大白塔。菩萨顶是五台山黄庙首领、五台山等级最高的寺院。殊像寺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也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因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碧山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寺。金阁寺是五台山最高佛像千手观音所在地。南山寺是五台山最有魅力的寺院,寺内的石雕和泥塑最有特点,可谓五台山一绝。龙泉寺有着名闻天下的龙泉水,坐落于台怀镇南5公里处的九龙岗山腰,故又称为“九龙岗”。普济寺是智慧文殊所在地,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繁花似锦,五彩缤纷,因此取名为 “锦绣峰”。清凉寺位于中台南瓦厂村东北的清凉谷,因有著名的文殊圣迹“清凉石”而得名。
近年来,代县依托名城资源,发挥自身潜能,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不断丰富的新业态加持下,正在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