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5-08-19
在纳米世界守护光的纯粹
2025-08-19 10版 奋斗者·正青春


  本报记者 刘琴 见习记者 路诗洁
  
  “波长偏差哪怕只有1纳米,都会影响芯片的杀菌效率。”深夜的山西中科潞安半导体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实验室,仪器运转的轻微嗡鸣成了唯一的背景音。95后检测工程师李鑫凝视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光谱曲线,指尖翻飞间,一组关键数据已精准记录在册。
  2024年,从郑州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毕业后,李鑫放弃一线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到家乡,投身深紫外LED领域。短短一年间,凭借严谨的工作态度与过硬的专业技术,李鑫已成为团队里不可或缺的“质量守门人”。
  
  从理论殿堂到产业一线
  
  2021年,李鑫考入郑州大学物理学院攻读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专攻先进光电材料与器件物理方向,积累了扎实的实验室测试基础。
  毕业季来临,李鑫选择回到家乡长治,加入山西中科潞安半导体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我放弃了大城市的发展机会,但我始终认为,深紫外LED技术在国内正处于起步阶段,能在家乡的高新技术企业为这项事业添砖加瓦,意义更大。”他说。
  入职初期,面对陌生的检测设备与复杂的生产工艺,李鑫也曾有过短暂的迷茫。 “学校里的知识是根基,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更复杂多变。”为尽快适应岗位,系统掌握仪器参数与检测技术,他白天跟着资深工程师钻研设备操作技巧,夜晚则查阅文献、整理笔记、处理数据,常常忙碌至深夜。
  仅用3个月,李鑫便熟练掌握了深紫外LED芯片的全套检测流程,开始独立负责重要项目的测试工作。“他学习能力极强,又格外细心,交给他的任务,从来不需要担心。”实验室主任这样评价。
  
  在数据测试中锚定真理
  
  “检测领域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是李鑫常挂在嘴边的话,既是他的工作座右铭,更是他对待每一组检测数据的准则。
  在深紫外荧光光谱变温测试台前,李鑫正为一批新型半导体薄膜样品做精密测试。调试仪器参数时,他在77K到室温的温度区间里,每20K设置一个测试点。“温度控制精度必须保持在±1K以内。”他解释道,“温度波动会直接影响薄膜的荧光特性,进而干扰数据准确性。”
  除日常检测外,李鑫还深度参与CNAS实验室资格认证工作。在2025年的CNAS复审中,公司检测中心获得评审专家一致好评。“CNAS认证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它要求我们以更高标准要求自我。”他说,精确的数据既是科研的基石,更是产业发展的底气。
  “检测工作的难点在于数据与预期情况不一致,可能是仪器误差、样品质量、操作失误导致的,也可能是有待发掘的创新点,这需要以丰富的检测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支撑,从而作出快速精准的判断。”李鑫介绍道。
  为此,李鑫常向资深工程师请教,研读《X射线衍射技术及其应用》《电子显微学中的辩证法》等专业书籍,查阅国标资料与仪器厂家技术信息,为积累测试经验、提高测试精度、完善理论知识体系,以及学习操作二次离子质谱仪等更复杂的仪器打下基础。
  
  于技术精进中逐光前行
  
  “公司科研氛围很好,身边同事学历高、经验丰富、专业性强,对我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帮助很大。这份工作完全符合我的职业理想,也让我更加坚信,当初回到长治是正确的选择。”李鑫说。
  工作之余,李鑫积极参与公司技术培训,还主动承担起技术传承的责任。面对实习生或来访学生,他总会耐心指导,讲解仪器功能与测试结果、演示实际操作流程,把复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案例,以此激发他们对检测技术的兴趣。
  “学习越深入,认知越深入,越能发现自己所在领域知识的广博深厚。”站在新起点,李鑫对未来满怀信心。“深紫外LED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仍有不少技术难题待攻克。检测是研发的眼睛,我希望能在检测方法创新上持续突破,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从郑州大学的实验室到中科潞安的测试间,李鑫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从学术研究到产业实践的蜕变。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担当,他在深紫外LED的微观世界里守护着每一束光的纯粹,而这束光,终将照亮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