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茹霞 通讯员 陈马利
“过去遇到差评整晚失眠,现在跟着‘助新学堂’的老师学了情绪管理,3分钟调节呼吸就能平复情绪。”8月17日,美团骑手毕师傅对刚刚参加的技能培训课程赞不绝口。在晋城市,像毕师傅这样的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2024年以来,晋城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通过做好党建领“新”、思想凝“新”、本领助“新”、生活关“新”“四篇文章”,不断提升他们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推动其从“服务对象”逐步向“治理力量”转变。
强基赋能 凝聚群体向心力
在党建领“新”方面,晋城市着力筑牢组织根基。构建起“工委统筹、行业主抓、属地兜底”的工作格局,成立互联网、交通运输、网约送餐等行业党委22个,77个乡镇(街道)和5个省级以上园区实现“两新”综合党委全覆盖。针对快递、外卖送餐、网约车等行业组织建设短板,加大党建指导员选派力度,强化分类指导,协助晋城市邮政管理局组建快递行业第二党支部,实现主城区内快递企业党组织全覆盖。同时,通过线上“双找”二维码和“扫楼扫街”行动,引导199名党员亮明身份,在快递网点识别12名“口袋党员”并建立动态台账。依托672个暖新驿站开展宣传教育、业务培训等活动覆盖500余人次,沁水县委“两新”工委实施“全县万名党员进党校”兜底轮训,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创建 “车间微党课”“站点小课堂”,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学”。
思想凝“新”工作有效激发了新就业群体的内生动力。今年6月,晋城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总工会等部门启动在新就业群体中寻找“最美”系列活动,经行业党委、县(市、区)委社会工作部推荐,40余名先进典型脱颖而出,通过选树标杆重塑职业认同。创新推出“双积分”长效机制,制定6个方面25项社区治理积分规则,从业者可通过“发现问题—反馈网格—社区审核”获取积分兑换商品,积分按月反馈企业作为评优依据。此外,印发 《2025年志愿服务体系行动计划》,组建22支志愿总队,打造志愿反哺生态圈。沁水县发挥快递外卖从业人员走街串巷优势,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活动,让他们化身社区“宣传喇叭”“民情前哨”“流动探头”;阳城县80余名新就业群体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担任社区网格员等角色,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暖心护航 提升群体幸福感
本领助“新”行动为新就业群体提升技能赋能。晋城市紧扣情绪管理、急救技能等需求打造“助新学堂”,精准施训以靶向破解职业痛点。2025年首期中路社区课程中,心理咨询师焦振芳用音乐疗法教授5分钟减压技巧;二期东吕匠社区教学以“送餐迟到投诉”案例解析情绪ABC理论,帮助从业者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情绪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全域学习网络,六期线下活动覆盖370名从业者,配套云课堂辐射5000余人。同时,联动市交警支队等13家单位,整合交通安全法规、消费纠纷调解等课程,在暖新驿站等场所开展教学,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职业技能与社会融入感。
生活关“新”举措筑牢了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堤坝。晋城市开展节日慰问、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活动,晋城市快递行业党委联合市人社局推动2093名快递员100%参保工伤保险,并建立行业工资增长机制。全域建设友好场景,建成672个暖新驿站,其中晋城农商银行101个网点配备微波炉、药箱,神利便利60家门店提供24小时歇脚服务等。为织密职业风险防护网,推动平台建立了恶劣天气补贴和熔断机制,骑手智能头盔配备率达91%,开展心脏骤停 “黄金4分钟”急救实训及《应对社会压力与风险的心理调适》等课程覆盖千余人次。
通过“四篇文章”的系统推进,晋城市已有34个党组织覆盖112家企业,助新学堂培训5000人次,2000名从业者化身“民情前哨”。下一步,晋城市委社会工作部将持续延伸驿站服务网络,探索“职业技能认证+学历提升”机制,深化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放大“随手拍+积分制”效能,让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城市蜂鸟”真正成为晋城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共享者。
晋城用心用情关爱新就业群体
2025-08-19 14版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