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丽菲 通讯员 高雄兵
8月28日,在2025年度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启动前夕,一场以“在陪伴中收获成长”为主题的座谈交流会在山西举行。共青团山西省委特别邀请8名项目参与者代表,与即将承接新一年度项目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面对面分享暖心故事,传递陪伴的力量。
“十分钟的路,我走了一年”
陪伴让困境化成光
临汾市翼城县北关社区的小雪因意外受伤被迫休学,失望和焦虑曾将她淹没。
“在我最绝望的时候,一束光照了进来,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落户北关社区。”团翼城县委、爱心小站志愿者协会携手北关社区为小雪开展了持续一年的“定制”关怀——中秋节送上鲜花和月饼,每月进行一次心理辅导,提供身体检查和复健指导,送去《羊道》《冬牧场》《好的孤独》等书籍,让她通过阅读拓展生命维度,帮助她有效提升应对逆境的心理韧性。
“从家到社区,十分钟的路程,可我却走了整整一年。从一开始害怕别人的目光,到想要成为别人的光,是大家为我的阴暗生活照进了一束暖阳,让我也能温暖他人。”小雪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
“如果不是‘伙伴计划’,我大概也想不到自己还能做这么多事情。”今年暑假,小雪参与组织策划“书香伴我行”阅读挑战赛,让她成就感满满。她的母亲也感慨,“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全家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孩子有人管,心里就踏实了”
服务做到家长心坎上
吕梁市石楼县西河社区的家长们对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的“伙伴计划”非常认可。
在一家蘑菇厂工作的武五平深有感触:“以前一到假期,我们就犯愁。白天要上班,孩子在家要么抱着手机不放,要么疯玩一整天,作业拖到晚上才敷衍几笔,想辅导又没精力,光着急没用。自从有了‘伙伴计划’,情况彻底变了。孩子们白天跟着大学生志愿者学功课,有人手把手教,做作业效率高了不少;还有画画、科普小实验,假期生活丰富又有意义。现在,孩子回家会主动分享学到的新知识,学习劲头足了,我们也能安心工作,不用再揪着心惦记孩子。这真是把好事办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说起社区里的变化,该项目负责人刘辉一下打开了话匣子:“过去两年,大学生志愿者们积极参与 ‘伙伴计划’项目,为孩子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耐心解答疑惑,针对薄弱科目开展专项提升,助力困境家庭青少年成长。经过一年的努力,参与辅导的青少年成绩普遍提高。这些变化赢得众多家长的认可,他们反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显著增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从不敢牵头到独当一面”
青年与社区共成长
“实施‘伙伴计划’这一年,我们服务团队的5名工作人员和8名志愿者教练一起出力,累计服务超1180小时。不光是增长了本领,更重要的是,真切感受到了自己是被需要的。”孝义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团支部副书记任缨芮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回顾一年来的志愿服务经历,言语间流露出自豪与成就,“大家最初不知道如何开展活动及后期总结、宣传,现在大家信心满满,一起组织策划活动,志愿者们也能独当一面。”
孩子们的成长渗透于细微之处。之前自卑的小宇,如今能主动为新同伴递送玩具;少言寡语的小文则用画板记录下与志愿者及伙伴游戏时的欢乐瞬间。
孝义市留义社区的家长们也向社区反馈说,“参与‘伙伴计划’活动的这一年里,发现孩子们变得开朗了,学会了分享,也敢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了”。
“我们这些普通人凑到一起,真能攒出照亮别人的光。看着志愿服务精神一点点扎根在大伙儿心里,还帮助更多青少年变得自信、阳光,这种被认可、能帮上忙的感觉,比啥都值,一年的辛苦付出没白费。”任缨芮说。
“捧着临汾市大宁县幸福社区孩子们写的信,看着他们对航天领域的满满期待,我忽然懂得了 ‘伙伴计划’的意义。”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学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刘禹含说。
“远方的明灯”书信活动,让哈工大基础学部青年志愿者协会队员与大宁县幸福社区的孩子们结下不解之缘。为了答好那些充满童真的航天问题,志愿者们泡在图书馆里查资料到闭馆,对着镜子试讲十几次,将深奥的推进技术编织成“逐月小火箭”的童话叙事。
“在去年11月的‘云端’讲堂上,看着屏幕上230双亮晶晶的眼睛,听闻孩子们此起彼伏‘我要建造火箭’的宣言,倏然顿悟所有的努力皆有所值。那一幕让队员们深受感染。”刘禹含说,“今年1月踏进幸福学校时,孩子们冲上来抱住我们的瞬间,感觉冬天都没那么冷了。”
和孩子们一起做“水火箭”,有个小女孩拉着刘禹含的衣角说:“姐姐,长大了我能考哈工大吗?”稚嫩发问,让刘禹含喉头发紧。
刘禹含感触地说:“我忽然明白,不是我们在照亮他们,是他们用纯真教会我们什么是热爱。”
从对着教案脸红的新手,变成能笑着化解课堂小意外的“老师”,志愿者们在这次活动中收获很多。刘禹含说:“‘伙伴计划’教会我们的不只是沟通协作的本领,还有那份被需要的重量。每次想起那些笑脸,就知道这束跨越千里的光,早已在彼此心里扎了根,会一直照亮我们继续向前走。”
“‘伙伴计划’像一根纽带”
凝心聚力促治理
如果说社区是基层治理的 “最小单元”和“神经末梢”,那么社区党组织书记就是感知老百姓冷暖的第一人。
运城市绛县绛山社区党支部书记陈俊说,“伙伴计划”绝非简单的合作项目,而是社区治理模式的一次创新与升级。它像一根纽带,将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这一年,许多原本性格内向、自卑的青少年,通过参与“伙伴计划”活动逐渐变得开朗、自信,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这些变化让我们深感欣慰”。
留义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宋嵘杰感慨地说:“邻里间的互动热络了,‘伙伴计划’就像纽带,把社区、孩子和爱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高宇既是定襄县北城社区党支部书记,也是项目负责人,在参与“伙伴计划”的过程中体会深刻。“‘伙伴’二字的核心是‘联结’与‘共生’,它不仅是共青团组织为社区送来的资源与方法,还是一次激活社区‘青年力量’的契机——青年在服务中进步,社会组织在实践中成熟,青少年在关爱中成长,而社区则在这些‘伙伴’的联动中变得更有温度、更具活力。‘伙伴计划’的意义,远不止完成一场活动、帮扶一批对象,更在于为社区种下了‘青年参与’的种子。未来,我们会继续延续这份‘伙伴精神’,让青少年与社区共成长,让社会组织与治理需求同频共振。”
据悉,2024年度“伙伴计划”在全省19个社区累计开展服务1530余场,服务时长7695小时,服务青少年4.53万人次。此次座谈会不仅分享了温暖故事,更传递了“伙伴精神”。2025年新项目启动在即,更多社会组织与志愿者已准备好续写这场青春与社区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