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茹霞 通讯员 靳亚军
9月2日,记者了解到,今年暑期,团陵川县委精准谋划、深入发动,以“聚青年之力·筑活力陵川”为主题,创新构建“沉浸式研学+项目化实践+社会化服务”的全链条育人模式,通过思想引领、文化传承、产业赋能、基层服务、志愿公益五大行动,引导广大陵川籍学子深度参与家乡建设,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强引领筑根基 文旅宣传展风采
7月14日,陵川县2025年大学生实习实训活动启动,并同步成立了实习实训临时团支部。该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团组织的关怀传递到每名学子心中,引导大家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实践方向,将个人成长融入家乡发展大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了实践活动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实效。
依托坚实的组织基础,实习实训大学生以青春视角参与文旅宣介,为家乡文旅发展添砖加瓦。创新策划的“‘陵’感新视界”文旅宣介活动成为今年暑期的一大亮点,3支大学生项目团队各展所长。“景点盲盒探索之旅”系列短视频以锡崖沟、武家湾等7处代表性景点为内容,通过随机抽取、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拍摄探访Vlog;“‘陵陵栖’民宿IP孵化计划”系列由优秀大学生担任 “民宿小管家”,深入9家特色民宿呈现文旅服务;“‘川’遇人海——游客视角纪实”系列则以游客视角记录对陵川的评价与建议。三大系列、23期短视频,全网播放量突破6万次,成为宣传陵川的“青春爆款”,有效提升了陵川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传文化担使命 志愿保障显担当
在文化传承领域,团陵川县委以创新形式推动青年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特别策划的“青春寻迹古建 实践赋能传承——‘懂王’养成系陵川古建研学活动”,采用年轻人喜爱的 “闯关升级”模式,通过“古建初印象”“知识大闯关”“趣味竞技”3个阶段,组织实习实训大学生深入崇安寺、龙岩寺、北吉祥寺等“国保”级古建。活动摒弃枯燥说教,以问题意识引导大家在专家指导下近距离观察、辨识、记录古建精妙技艺,有效激发了大家守护、研究、传播家乡文化遗产的热情,实现了“知行合一”的深度研学目标。
除了文化传承,实习实训大学生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彰显青年责任与担当。大学生志愿者全程参与陵川县2025年消夏避暑季文艺晚会、篮球比赛、山西·陵川药膳技能大赛暨中药材市集嘉年华等五大重磅活动的保障工作,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素养和无私的奉献,赢得了活动主办方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截至目前,活动累计招募237名志愿者,服务680余人次,总时长3707小时,形成“全域覆盖、精准发力”的青春志愿服务网络。
惠民生促治理 青春赋能助发展
实践活动始终聚焦基层民生需求,让青年智慧惠及群众生活。在社区服务中,团陵川县委在城南、城西、城北、仕图苑4个社区同步开设 “陵团团公益暑托班”,打造集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红色教育、文体活动于一体的“第二课堂”。大学生化身“小老师”和“大朋友”,通过辅导作业、带领阅读、组织手工等多样化服务,陪伴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安全、充实、快乐、有意义的假期,成为团组织服务基层、关爱青少年的暖心品牌。
此外,在同步开展的“青春集结·别YOUNG邻里│2025社区青春行动主题活动”中,大学生们发挥文艺与策划特长,设计丰富活动环节,动员社区青少年参与,有效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在乡村建设方面,团陵川县委组织具有美术特长和创意热情的大学生,深入杨村镇库头村、夺火乡鱼池村的田间地头、村居巷陌开展“执青春画笔·绘美丽乡村”墙体彩绘实践活动。一幅幅展现田园风光、倡导文明新风、描绘丰收喜悦、传承民俗故事的墙绘作品,不仅美化了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了村庄的“颜值”和“气质”,还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文化宣传新阵地,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青春的艺术气息。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增长才干、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还探索出一条组织化动员、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参与的青年工作新路径。未来,陵川共青团将继续深化此项工作,完善长效机制,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学子返乡建功,为陵川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