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5-09-04
红色金融薪火传 农商银行谱新篇
2025-09-04 13版 农信山西


  本报记者 高静 通讯员 李莉
  
  在三晋大地的东南一隅,临汾市浮山县如一颗镶嵌在太岳山脉的明珠,既留存着烽火岁月的革命印记,也涌动着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作为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本土金融机构,浮山农商银行从红色金融的萌芽中汲取力量,70余年来始终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从革命年代的“背包送贷”到新时代的“金融赋能”,从服务温饱需求到助力产业振兴,该行用初心坚守与创新实践,书写着红色金融与乡土中国共生共荣的时代篇章。
  
  烽火铸魂晋南红土上的金融初心
  
  在浮山县这片浸润革命热血的晋南沃土上,红色基因不仅镌刻于烽火岁月,更凝结在金融为民的使命中。1938年,朱德率八路军总部进驻寨圪塔乡山交村,11天里制定抗日战略,与群众同甘共苦,创造“军民鱼水情”的佳话。这片土地上的革命精神,为后来农信社的诞生奠定了信仰根基。
  据《山西省农信社志》记载,1945年,在党的领导下,寨圪塔乡 “一心胜供销社”设立信用部,成为临汾市农村信用社的雏形。红色金融先驱在物资匮乏、局势动荡中坚守初心:油灯下记账核算,背负钱箱翻山越岭发放助农贷款;集市设点普及金融知识,让储蓄与信用意识深入民心。这种“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传统,历经70余年传承,仍是浮山农商银行的精神内核。
  
  金融赋能助力地方发展的生动实践
  
  传承红色基因,深耕乡土大地。浮山农商银行始终以“服务地方、赋能民生”为己任,将革命年代的担当精神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从激活特色产业到织密普惠网络,从融合文旅资源到创新服务模式,浮山农商银行以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地方经济,让红色金融的初心在新时代结出丰硕成果。
  激活特色产业,铺就致富路。浮山农商银行针对张庄乡农户养鸡规模小、技术落后问题,经调研发现当地适合规模化养殖,遂提供小额信贷并简化审批流程,同时组织畜牧专家开展鸡舍搭建、选苗、防疫等培训。待规模扩大后,又帮助对接市区商超与农贸市场建立稳定销路。如今,该产业从零星散户发展为年出栏超5万只的集群,实现产业升级。在樱桃种植领域,浮山农商银行创新 “政府担保+农商行贷款+财政贴息+保险兜底”模式,2023至2024年先后向6个乡镇发放贷款960万元,支持建成176亩设施樱桃标准化园区,33座樱桃大棚鳞次栉比,产业覆盖38个行政村,带动100余名本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织密普惠网络,服务无死角。浮山农商银行以“整村授信”为抓手,组织客户经理在全县125个行政村召开现场会,逐户采集农户信息,建立数据库,精准掌握设施农业种植户、育种育苗户的融资需求。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从贷款申请到发放的“一站式”办结服务。建成100余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配备POS机、助农取款终端等设备,实现基础金融服务“足不出村”。寨圪塔支行更是创新建立“10分钟服务必达”机制,将商户划分为3个片区,由支行行长、运营主管及客户经理分片负责,只要商户有需求,工作人员都能在10分钟内响应,周边合作商户服务覆盖率超90%。
  融合文旅资源,注入新动能。依托寨圪塔康养小镇景区的自然生态与红色文化资源,寨圪塔支行构建起覆盖“吃、住、行、游、购”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网络。为“供销小镇”的农家乐、手工艺品店等商户推出“晋享e付”聚合支付码,配套安装手机APP,让商户实时查看流水数据、分析客流高峰。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阵地,网点内设置“三区一厅”:红色文化打卡区的粮票、布票墙承载岁月记忆,成为游客拍照留念的“网红点”;便民游客服务区提供热水、应急药品、婴儿车等10余项免费服务;红色文旅帮扶专区摆放着周边农户的核桃、花椒等土特产,免费帮农户代售;综合金融服务大厅则高效办理信贷、转账等业务。这种“金融+文化+服务”的模式,让网点从单纯的业务办理场所,转变为红色文化传播站、游客服务驿站、助农帮扶连心桥。
  
  党建引领金融服务地方的实践效能
  
  浮山农商银行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红色传统融入治理体系,通过思想铸魂、业务融合、队伍提质,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金融服务地方的实践效能,让红色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思想铸魂,凝聚发展合力。浮山农商银行党委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精准把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方向。各党支部通过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组织党员赴八路军总部旧址、扁担精神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在重温革命历史中强化初心使命。持续开展“每周一学”活动,内容涵盖信贷产品知识、农业政策解读、服务礼仪规范等,有效提升全员服务“三农”与小微企业的专业能力。
  党建融业,解决群众难题。浮山农商银行党委班子成员每人包联2至3个乡镇,建立“高管项目”台账,带头走访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列为“民生实事清单”,限时解决。辛落村张某因资金短缺无法扩建蔬菜大棚,包联班子3天内完成调研审批,发放30万元贷款;徐村高某的草莓大棚保温被破损,支行1天放贷助其抵御寒潮,体现“党建+业务”融合实效,彰显金融助农精准服务的担当。
  队伍提质,传承红色作风。浮山农商银行着力打造两支专业队伍:“懂农业、爱农村、爱乡亲”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通过“老带新”“师带徒”机制,让经验丰富的客户经理传授下乡走访、与农户沟通的技巧;“懂市场、爱小微、爱个体”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队伍,全行客户经理每月下乡走访不少于20天,累计行程可绕浮山县境30圈,他们背着平板电脑、信贷手册走进田间地头,将金融知识与产品送到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