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云霞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寄语,正是王旋伊践行的青春誓言。在发改委这个看似“隐身”却与民生福祉紧密相连的岗位上,她以青年特有的朝气与担当,在党建引领、项目攻坚、队伍建设的“战场”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
从新手小白到业务骨干
“起初接到任务,我常常是到处问,一个问题能问遍半座城的前辈和同行。”回忆起刚接触党务工作时的场景,王旋伊笑着称自己所在的科室是 “娘子军开荒队”。从普通党员到专职党务干部,她的成长轨迹,正是一部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进阶史”。
转变的关键,始于一次思想的“开窍”。前年主题教育开展前,领导一句“党建工作不是机械执行,要琢磨怎么让‘规定动作’生出‘特色根’”点醒了她。带着这份思考,她牵头设计了“行走的党课”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基层调研深度融合。新颖的形式不仅让党员们学得入脑入心,更吸引了多家单位前来取经,相关做法在全市进行经验交流。
此后,她的创新脚步愈发坚定。推出的“三坚持三促进”中心组理论学习模式,因成效显著被市委宣传部授予“中心组理论学习示范点”。在全市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的“党建1号工程”中,她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五聚焦五提升”工作举措》,以“支部增活力、科室提效能、干部树标杆、制度促规范、成效创一流”为目标,让党建工作真正成为推动业务发展的“红色引擎”。
“岗位催人成长,用心就有收获。”王旋伊说,党务工作这个“熔炉”,让她从“事事求问”的新手,蜕变为能输出经验、打造特色的业务骨干。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在王旋伊看来,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在于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她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业务,业务彰显党建”,让党旗在项目一线高高飘扬。
针对重点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她推动设立项目攻坚、民生保障等特色党支部,开展“项目一线党旗红”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深入项目现场“把脉问诊”,今年以来已协调解决全市重点项目疑难问题11个,督促229个重点项目开复工,新建项目开工率达69.8%。与此同时,“发改政策大宣讲”活动走遍基层,让政策红利精准落地,“聚力谋远,助力发展”的党建品牌愈发闪亮。
为打造“三能型”干部队伍,她牵头开设双周周末“发改学堂”。科长轮流授课,内容涵盖行业政策、任务执行、典型案例等,既提升了干部“懂经济、懂政策、善创新”的业务能力,又锻炼了“能写、能讲、能干”的综合素养。如今的发改委青年团队,既有85后博士挑大梁,也有95后研究生扛重任,在经济运行、能源革命等战场上屡创佳绩。一季度,运城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GDP增速更是突破历史,跃居全省第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用奋斗擦亮运城名片
“没有一份苦是白吃的,青春能有几回搏呀!”谈及国家级项目的攻坚历程,王旋伊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这块“金字招牌”,运城曾三次申报失利,年轻团队一度陷入迷茫。
关键时刻,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王旋伊与同事们重拾信心,“争资金、抢项目、斗对手”!他们4次奔赴北京,邀请专家指导方案修改;复盘三年来的所有“考题”。十几次易其稿打磨汇报材料,只为在15分钟的答辩中展现运城的最佳风采。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运城成功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为山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同年,临猗县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试点也成功获批。两块国家级“金字招牌”的背后,是青年团队“拧成一股绳”的韧劲,更是王旋伊和同事们“敢啃硬骨头”的担当。
“青春是什么?”王旋伊的答案,藏在11个领域的基础数据台账里,藏在青年突击队“卷学习、卷业务、卷排名”的拼劲里,更镌刻在“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的坚定信念中。“新时代的青年,既能在宏观规划中展现智慧,也能在细微服务中传递温度;既能在失败中积蓄力量,更能在攻坚中绽放光芒。”如今,在运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王旋伊与无数青年正以朝气蓬勃的姿态接续奋斗,让青春在担当实干中书写最动人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