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5-09-17
山西援疆医疗队情暖边疆播撒晋疆情谊种子
2025-09-17 02版 要闻


  本报记者 刘琴 文/图
  
  9月15日,“晋疆一家亲,共叙山河情”采访团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222团医院。古色古香的国医堂内艾草飘香,锦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从中医药服务空白到患者慕名而来,从养老设施陈旧到医养结合新样板落地,山西援疆医疗队用初心与坚守,在边疆大地上书写了一段段暖心故事。
  
  银针汤药铸信任 中医智慧润民心
  
  “潘医生,没有您,我这老胃病还是治不好。”文幸社区居民唐俊华紧紧攥着长治援疆中医、二二二团医院副院长、中医科主任潘志强的手,声音里满是激动。9月上旬,她将一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仁心针灸治百病”的锦旗送到二二二团医院中医科。这是她对潘志强两个疗程精心治疗的最高认可。
  唐俊华患慢性胃炎近十年,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都收效甚微。“吃一口饭就堵得慌,晚上觉都睡不好。”唐俊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潘志强,没想到竟找到了“良方”。
  潘志强接诊后,仔细询问唐俊华饮食、作息习惯。“您这是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得针灸通络、中药调理双管齐下。”潘志强精准选取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并结合新疆干燥的气候特点,加了健脾润燥的药材。治疗期间,潘志强每天都会打电话询问唐俊华的恢复情况,还特意叮嘱她“少吃烤包子、多喝小米粥”。
  两个疗程后,唐俊华的症状得到缓解。在二二二团,像唐俊华这样被潘志强治愈的患者还有很多:被眩晕失眠困扰三年的靳红霞,经3个疗程治疗后重获安稳睡眠;78岁的肿瘤术后患者许阿姨,诊疗后摆脱高热卧床的困境;慢性胃炎患者腾建华,遵循他制定的“治疗+调养”方案,终于能正常饮食。
  “援疆不是走过场,得把真本事留下来。”潘志强始终把“传帮带”放在心上。每天查完房,他都会带着科室年轻医生复盘病例。针灸时,他手把手示范进针角度和力度;每周三下午,他雷打不动开设中医培训班。在他的带动下,科室主治医师邓辉已能独立处理慢性脾胃病、颈肩腰腿痛等常见病症。邓辉说:“潘老师常说‘中医要接地气’,他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为患者着想的初心。”
  
  急诊一线显担当 技术下沉护安康
  
  “医生!快救救我爱人!”7月的一个下午,一名男子抱着被硫酸灼伤的患者冲进二二二团医院急诊室。患者手心、手背布满水泡,痛苦的呻吟声让现场气氛瞬间紧绷。正在坐诊的长治援疆医生、二二二团医院住院部主任宋彦杰立刻放下病历,快步冲了过去。
  “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准备烧伤敷料和抗生素!”宋彦杰一边下达指令,一边蹲在病床前安抚患者,“别紧张,我们一定帮你处理好。”宋彦杰凭借20余年的急诊经验,小心翼翼清理创面、涂抹药膏,动作娴熟而轻柔。两个小时后,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
  “以前遇到这种急症,得往几十公里外的市区医院送,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业治疗。”患者家属握着宋彦杰的手连连道谢。宋彦杰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回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让边疆群众看好病,就是我们援疆的目标。”
  作为急诊领域的专家,宋彦杰深知基层急救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他到岗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医院急诊流程,优化创伤救治、心脑血管急症等急救预案。每天查房时,他都会带着年轻医护人员现场示范,“处理外伤时,一定要先判断生命体征,再清理创面,每个步骤都不能错”。
  为了让急救知识走进群众,宋彦杰牵头在团场开展“急救技能进社区”活动。在文幸社区的活动现场,他拿着模拟人讲解心肺复苏技巧,手把手教居民操作,“按压深度要5到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到120次,这样才能有效救回患者。”截至目前,他已开展培训12场,覆盖群众800余人次。“以前遇到有人晕倒都不敢上前,现在学会了心肺复苏,关键时刻能帮上忙了。”居民马永强拿着培训手册,兴奋地向邻居展示刚学会的技能。
  
  医养融合惠民生 边疆养老有温度
  
  “住在这里比家里还舒服!”91岁的王素珍坐在二二二团职工医养综合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和老伙伴们一起织毛衣,脸上满是笑意。这个由山西投入2600万元援疆资金建成的医养中心,改变了团场老人的养老生活。
  回忆起以前的养老院,王素珍连连摇头:“十几个人挤一间小房子,没有独立卫生间,看病得让孩子推着轮椅跑好几公里。”山西援疆团队调研后,决定精准发力破解这一民生难题。2023年,集“医、康、养、护”于一体的医养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投用。
  如今的医养中心,60间养老用房涵盖单人间、夫妻间等多种房型,每间都配备独立卫浴和紧急呼叫系统。“夜里不舒服,按一下呼叫器,护士几分钟就到了。”王素珍指着床头的设备说。中心通过连廊与团医院无缝衔接,老人生病时可直接转诊,真正实现“小病不离院、大病有保障”。
  “不仅要让老人住得好,更要让他们活得开心。”医养中心院长卯会平介绍,这里设有阅览室、书画室、健身区等功能区域,每周还会组织下棋、唱歌等活动。中秋节当天,医护人员和老人一起包饺子、猜灯谜,活动室里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现在来看我,都说‘妈,您在这儿我们太放心了’。”王素珍的话语里满是自豪。
  从国医堂里的银针汤药,到急诊室中的紧急救治,再到医养中心的温馨守护,山西援疆医疗队用实干践行使命。七批援疆医生接续奋斗,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更播撒下晋疆情谊的种子。“未来我们会继续扎根边疆,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群众,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天山脚下绚烂绽放。”长治援疆干部、二二二团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陈黎明的话,道出了所有援疆医疗工作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