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庞勇
今年暑期,团朔州市委及各县(区)团委围绕“深化省校合作、服务青年成长、助力地方发展”核心目标,联动多部门整合资源,组织开展系列大学生实习实训活动。活动覆盖1706名大学生,联动248家县直单位设置实习岗位,通过实习实践、主题活动、研学教育等多元形式,实现“育人”与“服务”双向赋能,为朔州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提前统筹部署筑牢实习“保障线”
团朔州市委高度重视大学生实习实训工作,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工作专班,统筹市、县两级资源,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联动协同。今年累计开发并发布实习岗位2730个,为实习实训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确保暑期实习实训有序推进,团朔州市委及各县(区)团委提前谋划、精细组织。6月下旬,便发布报名信息,精准对接248家县直单位需求,确定实习岗位;7月15日举办启动仪式,开展岗前培训,明确实习要求与安全规范。
同时,成立32个临时团组织,强化组织凝聚力。“后续,还举办了‘青春聚力朔州 筑梦塞上绿洲’交流会,解读朔州人才政策、颁发‘省校合作高校联络员’聘书、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授旗,进一步深化实习成果转化。”团朔州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多元实践并行打造成长“主阵地”
今年暑假,朔州市实习实训工作围绕“机关锻炼、专业服务、社会贡献”三维展开,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服务地方。
其间,130余名山阴籍大学生走进县直机关,参与日常办公、政策协助等工作,熟悉政务流程、积累基层经验;山西中医药大学团队开展3场公益活动,包括老干部活动中心义诊、集贤社区“守护生命,传承国粹”主题活动、洪涛山庄养老院义诊,用专业知识服务群众;团朔州市委联合市体育局组织大学生参与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深入3个县(区)完成3600余人的24项指标监测,确保获取到精准数据。
志愿服务同样暖民心。山阴县组织40余名大学生开展为期10天的 “青春同行 畅通同太”交通秩序维护;怀仁市、朔城区的大学生参与暑期免费托管班,提供作业辅导、绘画教学,并开展“彩绘童梦·石膏创想家”亲子手工活动,丰富了社区服务场景。
红色教育铸魂厚植家国“思想根”
为了强化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习实训工作开展期间,团朔州市委及各县(区)团委以“红色教育、精神传承”为重点,开展多场主题活动,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山阴县组织大学生参观县人武部,开展“追忆峥嵘岁月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团日活动;朔城区组织100余人赴塞北革命烈士陵园,参观抗战展厅、瞻仰英雄纪念碑;怀仁市组织大学生参观市展览馆,了解家乡党史与发展成就。
此外,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实践团在右玉县开展了为期5天的思政实践,实践团成员走进黄沙洼、中陵湖、右玉精神展览馆等地,感悟“种树就是种精神”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并重温入党誓词;团朔州市委开展“传承右玉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专题宣讲,激励引导青年当好右玉精神的传承者、宣传者、践行者;朔城区举办“赓续红色血脉,实践淬炼担当”演讲比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山阴县和朔城区还组织20余名大学生参观禁毒宣传教育基地,增强识毒、防毒、拒毒意识,筑牢安全防线。
深化校地联动拓宽发展“新路径”
为推动高校资源与地方需求精准对接,朔州市不断深化省校合作。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同大学实践团学习右玉生态治理历程;中国农业大学团队调研应县易地搬迁安置情况;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研究生赴怀仁市研学丹阳王墓、金沙滩汉墓群,与文保单位交流古遗址保护,推进北魏文化研究。
团朔州市委还在市大学生实习实训交流会上为大学生颁发了“朔州市省校合作高校联络员”聘书,推动校地长期合作。大学生代表表态,将发挥专业所长,毕业后积极投身朔州建设,为地方发展储备青年人才。
此次暑期实习实训,团朔州市委及各县(区)团委累计组织20余场活动,实现了“实践育人、服务惠民、校地共赢”的目标。
据悉,下一步,团朔州市委将依托工作专班与岗位开发成果,常态化推进实习实训工作,持续搭建青年成长平台,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扎根朔州、服务朔州,为“塞上绿洲”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