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彤
田璐敏,1988年4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自2014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坚守教育一线,兢兢业业,尽职尽责。2023年起,田璐敏担任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分团委负责人和校团委兼职副书记,在工作中,她兢兢业业,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厚植情怀 永葆初心
作为团干部和高校教师,田璐敏深知自己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她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位,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青年,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青年。
面对少数民族学生李强(化名),田璐敏通过团课培训、谈心谈话、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向他传递多元共生理念,经过一年多的真诚关怀与引导,李强提交了入团申请书。
田璐敏勇于探索创新,对待教学严谨认真,对待团委工作一丝不苟。教学期间,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伸出援手,从不推诿、敷衍。
在了解到学生刘悦(化名)遭遇家庭变故后,田璐敏了解其面临的困境以及所承受的情感创伤和经济压力后,通过多次谈心谈话,进行情绪疏导,激励其在逆境中寻回自我,将时间投入到兴趣爱好或学习之中,最终实现消极情绪的积极转化。
当学生冯楠(化名)因一门课程挂科陷入困境,焦虑情绪如影随形,睡眠质量大打折扣,甚至对后续学习产生畏难心理时,田璐敏第一时间察觉并果断介入,用“精准帮扶”与“暖心关怀”为其搭建起支持桥梁。
在学业帮扶上,田璐敏没有简单指派任务,而是先与冯楠沟通,明确其知识薄弱点后,再协调团干部和班委,量身定制“一对一”课余辅导计划:从课本核心知识点梳理,到作业错题复盘,再到补考高频考点预测,每一步都细致入微,帮冯楠逐步扫清学习障碍;在心理疏导上,田璐敏深知“解铃还需系铃人”,除了日常的关心问候,鼓励冯楠走出“成绩失利”的负面情绪,通过参与校园活动,在实践中拓宽视野、结交朋友,用丰富的校园生活冲淡焦虑,重塑积极的自我认知。
一段时间后,冯楠凭借扎实的复习顺利通过考试,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感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温暖支持,逐渐摆脱了挫折带来的心理负担,变得更加开朗自信,面对未来的学习挑战也多了一份从容与底气。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学业帮扶,更是一场温暖的成长引导,充分体现了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温度与力量。
兢兢业业 砥砺扬帆
作为一名有着11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田璐敏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和教学比赛,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生活实例,用“青言青语”赋予理论鲜活力量。
教学过程中,田璐敏不断创新理论教育模式,以“微载体+强策划+多场景”推动理论学习,扎实开展团课培训、理论宣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老人帮扶、禁毒防艾宣传等多元志愿服务活动;指导多名学生在各类竞赛、志愿服务等活动中荣获奖项,建强新时代青春队伍。
田璐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关心关爱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帮他们解决困惑。在此过程中,她十分注重引领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青年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成长使命。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引导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田璐敏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她会时刻谨记责任与初心,用“教育甘露”催发更多“种子”,以细微之光,点亮学生的滚烫星河,将继续坚守初心,不断提高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以及团学品牌建设的能力,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教育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