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彤
为建立高校学子与家乡联系的制度化渠道,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锤炼本领、奉献家乡,今年暑期,团太原市万柏林区委精心组织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活动。来自南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的百余名学子汇聚于此,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习实训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万柏林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全程服务 保障实效
为确保实习实训活动高效有序开展,着力提升岗位匹配精准度,团万柏林区委积极与区直各部门、各街道对接,深入挖掘岗位资源,累计发布实践岗位200余个,审查录用130余名大学生。此外,同步建立岗前培训、过程跟踪与后期评价的全流程服务考核机制,实现对大学生的统一管理、组织与调度。
团万柏林区委还精心策划了 “三个一”活动,即参加一次家乡行、撰写一份实习心得、提交一条意见建议,引导大学生为万柏林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依托“万柏林青年”微信公众号开设“实习实训”专栏,通过征集图文视频、拍摄活动短片等方式,动员大学生记录、传播家乡故事,多维度展现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与实践成果。
为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团万柏林区委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柏林学子家乡行”活动带领30余名大学生走进山西博物院,透过“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等展厅的珍贵文物,深度感知三晋大地的悠久历史与璀璨文化。大家还参观了“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重温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接受了深刻的精神洗礼。“青春与信仰共鸣”红色经典悦享活动通过分享 《共产党宣言》《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经典著作的内涵价值,以及沉浸式体验红色剧本杀 《与妻书》,让青年学子在思辨与共鸣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校地联动 汇聚英才
团万柏林区委积极对接省内外高校资源,吸引大学生实践团队及返乡学子发挥专业特长,赋能爱心托管班。太原理工大学“聚焦时代 筑梦清泽”实践队策划“玩转科学小实验”主题活动,以趣味实验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探索欲;体育与健康工程学院实践队开展了 “体质提升与综合赋能”活动,通过分组式、趣味化的篮球、乒乓球及跆拳道教学,提升青少年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辖区托管课程体系,还创新了学生团员服务社会的方式,展现了青年学子的专业素养。
不仅如此,万柏林区与南开大学举办了“基层实践基地”签约暨挂牌仪式,并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该基地的建立,为南开学子提供了深入了解基层、施展才华的稳定平台,是整合高校学科优势与地方资源,推动文旅发展、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领域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南开大学“立公计划”实践团的郑莉娜说:“万柏林区于我,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区域,而是那些在办公桌前并肩作战的身影,是养老院里老人们的笑容,是街头巷尾的烟火气。这次实践让我明白,基层工作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每一次耐心的沟通、细致的记录、真诚的陪伴,都在为这片土地的温暖添砖加瓦。”
参与环境整治,扮靓美好家园;“青言青语”宣传政策,让党的创新理论接地气;保障文化活动,展现青春担当……这个暑期,返乡大学生深入社区,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大家走进玉园北老年幸福院开展 “青春伴银龄 共暖夕阳红”慰问活动,并开展了文艺汇演,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敬老、爱老、助老”的深刻内涵;参与全区反诈宣传大比武活动,运用青年话语,助力群众提升防骗意识;深入政务机关实习,熟悉行政流程,参与日常工作;走进社区参与治理服务,协助处理基层事务,服务居民需求。这些多元化的岗位实践,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也为区域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
这个夏天,万柏林区的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家乡,用实践书写青春,在基层一线收获了成长与感动,用实际行动为该区高质量发展汇聚了青春动能。
据悉,下一步,团万柏林区委将持续优化机制,拓展领域,引领广大青年在奉献中成长、在服务中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