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 在平凡岗位发光发热
本报记者 陈彤
2021年7月进入太原市万柏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张政昂,一直在西铭市场监管所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他甘于奉献、扎根基层,在市场监管这方舞台上发光发热,实现着人生价值。其间,不论是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还是本职工作,他都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用实际行动诠释担当奉献。担当是他对于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而奉献早已成为他的人生信条,必将伴随他的一生。
扎根基层 默默奉献
2022年4月4日,正值清明期间护林防火值守工作开展中,太原市疫情出现反复,需要职工干部快速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刚刚结束护林防火工作,张政昂便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山人,他积极发挥对当地情况较为熟悉的优势,对辖区内的商户展开了地毯式排查和告知工作,让辖区所有商户务必落实疫情防控“四要素”。
4月8日,万柏林区西铭街道小西铭村出现确诊病例。张政昂积极响应万柏林区委、区政府的号召和万柏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安排,第一时间投身到增援小西铭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4月10日,增援小西铭的志愿者队伍成立,张政昂在队伍中,承担着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员的职责,全力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每日的核酸检测工作。由于当时的疫情防控形势呈现多点并发的客观情况,医护人员有限,在完成小西铭村的核酸采集工作后,还需要第一时间奔赴其他疫情发生区域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为了给医护人员去往下一个检测点留出更多的时间,需要在凌晨6时开始全村的核酸检测工作。
凌晨4时,天还没有亮,张政昂便从家中出发,赶到了小西铭村。穿防护服、戴护目镜,了解当日的工作任务,在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后,他快速投入到当天的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工作当中。
多日的连续工作中,疲惫成了最大的敌人,而苦中作乐早已成为常态。“咱距离确诊病例的居住地只有0.01km。”调侃成为缓解疲劳的有力武器。连续多日的增援工作中,张政昂穿梭于小西铭村的各个角落。“这栋楼3单元5层有户老人独居,需要多敲几次门才能做核酸。”“这栋楼2单元1层的一户住户,兄弟俩都去村里当志愿者了,咱不需要去做核酸。”一日复一日中,他们的工作效率逐渐提高。“在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结果中,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就像“冲锋号”一样,在他心里一次又一次响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和无数的逆行者在疫情防控中默默奉献着、坚持着、战斗着。
4月14日,多日的增援工作,已经使张政昂疲惫不堪,但清徐县韵达物流园突发的集中性阳性病例暴发,给原本十分艰巨的防疫任务又增加了难度,摸排辖区内快递网点及从业人员信息成为当务之急。
在凌晨完成增援小西铭村的工作后,张政昂第一时间返岗,一直忙碌到17时。其间,他坚守在岗位上,通过电话多方协调沟通,将辖区内23家快递网点及从业人员全部摸排清楚,为突发的疫情防控新情况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钻研业务 独当一面
2022年5月15日,根据万柏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安排,张政昂被调岗到信用监管股工作,主要负责 “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中,有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是部门联合双随机,涉及参与成员单位23个,需要完成任务50余项。
刚来到股室,因缺少必要的交接条件,对业务不熟悉成为张政昂开展工作的最大拦路虎。时间紧、任务重,他只能自己学习业务知识。查阅工作档案、电话请教老同志、面对面与上级部门沟通,成了他学习的途径。他用短短10天时间,加班加点,快速、全面地掌握了业务知识,并做到了独当一面。
紧接着,23个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成为当务之急。接手工作半个多月的张政昂,已经完成与所有成员单位的协调工作,做到了参与部门“全覆盖”,任务推进工作也切实做到了有条不紊。
在太原市双随机办公室最新的通报中,万柏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抽查工作已经由2021年的相对落后,成为2022年这项工作的“排头兵”,而张政昂对于工作所做的努力,也多次受到上级的肯定。
未来,张政昂将继续扎根基层,在市场监管这方舞台上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