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1月15日
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院第三测绘院高级工程师王玉

绘刻版画地图讲述壮美黄河故事


  本报记者 郭丽菲 文/图
  
  黄河蛇曲一路蜿蜒,水利工程、红色高地、文化遗存渐次铺开,历时10个月设计创作,一幅壮美黄河画卷在刻刀下徐徐展开。
  不久前,《山西省黄河流域地图集》顺利通过验收,《黄河晋韵》版画作为其衍生文创产品随之惊艳问世。
  “黄河晋韵,韵味无穷,如何呈现晋韵,手绘当然是首选,经过一番考量,最终以版画的形式呈现。”版画设计者王玉是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院第三测绘院高级工程师,她凭借精湛的专业能力,将版画艺术与绘图巧妙结合,通过精益求精的细致刻画,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别样的“黄河晋韵”图。
  
  辅助讲好黄河故事
  
  王玉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入职后先后从事地图设计相关工作,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完成了《山西地图网》《卫片执法工作》《山西省黄河流域地图集》等项目。
  两年前,第三测绘院开始编制 《山西省黄河流域地图集》。在参与制作过程中,王玉开始黄河图集相关衍生文创产品的开发,辅助讲好黄河故事。
  “图集呈现给读者更多的是黄河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等知识化、理性化的地理专业层次的内容,而要想把黄河晋韵的韵味更加直观地表达出来,需要艺术形式的表现。”王玉想到用版画的形式呈现。
  王玉解释说,版画以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注重刀法、线条、轻重、画面关系等,这是机刻难以实现的,而黄河文化博大精深,需要融入的是生动的、灵性的、深入思考的作品,所以手绘版画是很好的选择。
  她说,希望通过《黄河晋韵》版画传达黄河峡谷地区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红色革命精神传承、晋南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等内容,同时引发读者对母亲河曲直、刚柔、圆缺等方面的哲学思考,用创新的方式讲好代代相传的黄河故事。
  
  分段展示黄河文化
  
  《黄河晋韵》版画涵盖自然山水、革命精神、文化遗产和生态文明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对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价值,增强黄河流域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建设厚植家国情怀、传承道德观念、各民族同根共有的精神家园。
  “根据山西独特的文化内容,我将画面分为三段展示,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王玉介绍,画面前段展示的是黄河峡谷生态文化区,主要以黄河进入山西的第一湾老牛湾黄河蛇曲、万家寨水利枢纽为核心,涵盖老牛湾堡、万家寨水利枢纽、黄河河曲湿地公园、娘娘滩、西口古渡、偏关梯田、明长城、兴县蔡家崖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水善利万物——自然山水与革命精神在这里交响,拉开黄河前奏的帷幕。
  中段展示的是红色高地文化区,以黄河蛇曲为核心,展示了临县碛口古建筑群、石楼中华第一湾、永和乾坤湾、吉县壶口瀑布等。在碛口附近,将湫水河汇入黄河形成的砾石浅滩与黄土地貌地质遗迹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展示。
  后段展示的是中华古文明起源地,浩浩黄河水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在“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尧舜禹的天下就此展开,农耕文明在这里拉开帷幕。孤峰山、人祖山、晋侯鸟尊、黄河铁牛、鹳雀楼、莺莺塔、永乐宫、关帝庙、盐池、风陵渡、茅津渡、小浪底水利枢纽等一一展开,这里有治黄用黄遗迹背后的历史故事;有中国最早的用火证据和旧石器早期的文化遗存;有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陶寺遗址;有关公文化和河东盐文化串联古渡口形成的渡口文化与农耕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有古建及宗教文化特色展示。
  版画内容设计初期,王玉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借阅了相关书籍,为确定老牛湾、碛口等的方位以及山体的结构进行了实地考察,不厌其烦地去修改调整。
  “刻制过程是脑力与体力并行的过程,思考讨论时常常会忘记吃饭,只有到了晚上结束工作才感觉到腰困、手困、眼睛疼。”王玉说,当版画完成的那一刻,将卷轴徐徐推开,欣赏着自己的创作成果,一切疲惫都烟消云散。
  “我希望把最好的视觉内容呈现给读者,来一场与黄河流域华夏古文明的对话,共同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结束 《黄河图集》绘制后不久,王玉投入到《长城图集》的制作中,她说,未来会继续在文创上下功夫,创作出更多新品精品,力所能及地宣传大美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