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3月28日
万荣县文化馆馆长畅晓红

基层文化领路人 巾帼担当展风采


  本报记者 李云霞
  
  万荣县文化馆馆长畅晓红以卓越的贡献和无私的付出,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畅晓红已深耕文化领域10年,用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领导力,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是基层妇女群体的优秀典范。
  
  坚守初心 扎根基层成长
  
  畅晓红自小就展现出对文化艺术的热爱与天赋,16岁便登台演出,凭借着良好的舞台形象和扎实的艺术功底,给全县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她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的组织策划,是万荣县家喻户晓的主持人,深受群众的喜爱。2015年,她被调入县文化馆担任馆长,实现了从文艺爱好者到文化工作者的转变。
  专业变了,环境变了,角色变了,畅晓红肩上的担子自然也更重了。
  文化馆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窗口和发展群众文化的先锋队。多年来,畅晓红始终坚持深入基层,积极推动群众文化工作发展。按照市县两级政府对文化工作的新思路,全方位、立体化地开展弘扬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活动。在万荣笑话推广、群众广场舞普及、“我有拿手戏”等项目上,她投入了大量心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整合资源 促进文化传承
  
  在做好文化馆工作的同时,畅晓红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她与朋友在网上组建了爱心公社平台,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她还多次携手爱心人士深入西村、光华等地,看望慰问留守儿童。其间,她邀请专家撰写剧本,组织拍摄了关注留守儿童的系列微电影《守望》《等候》,为节省资金,她和女儿在片中饰演了主要角色,以实际行动为留守儿童发声。
  针对偏远乡村文化资源匮乏的现状,畅晓红发起了 “文化下乡”项目,带领文化馆团队深入乡村,通过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文化讲座等形式,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拉近了文化馆与村民的距离。同时,她十分关注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多次走进敬老院、特殊学校,为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提供文化服务,定期组织文化志愿者开展“文化慰问”活动,用文化传递温暖与关怀。
  此外,畅晓红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文化交流平台。组织成立了多个文化艺术团队,并开展了社区文化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等一系列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为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她带领团队开展了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工作。其间,他们主动走访老艺人、收集民间故事和传统技艺,整理出版了一系列地方文化资料,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通过举办非遗展览、传承培训班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地方文化,增强了民众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文化引领 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文化是魂。畅晓红深入挖掘当地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了 “杏花节”“桃花节”“樱桃节”“柿子节”等民俗活动品牌,通过举办农事体验、民俗表演、农产品展销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观光旅游,提升了乡村知名度,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她注重培养乡村文化人才,鼓励乡村文艺爱好者创作反映乡村生活的文艺作品。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许多乡村文艺爱好者创作了优秀的小品、诗歌、绘画等作品。这些作品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同时,展现了新时代乡村的新风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在基层治理中,畅晓红利用文化馆的平台优势,组织开展了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和法治意识,为基层社会治理营造了良好氛围。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提供设备支持和业务指导,为基层治理注入文化活力。
  辛勤付出的同时,畅晓红也收获满满,先后荣获“运城市五一劳动奖章”“运城市劳动模范”“运城市妇联优秀巾帼志愿者”“运城市文艺骨干”“群众文艺大展演先进个人”“群文之星”“岗位能手”“个人组织奖”等荣誉。多年来,她以文化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在公益活动、社会服务、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妇女的风采和担当。她的事迹激励着更多人投身文化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