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书育人成为最美“化学反应”
本报记者 田凤凤 赵倩
化学的神奇在于它能够创造新的物质,教育的魅力则在于它能够带给学生奋力向前的力量。在太原市常青藤中学校,有这样一名老师,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让教书育人成为最美的“化学反应”,她就是该校初中部化学教师武姣。
“还记得学生时代初次目睹化学实验中奇妙的物质变化,那种震撼与惊喜至今记忆犹新,我渴望将这份对科学的热爱传递给学生。”自201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武姣怀揣着年少时的科学梦开启了执着的教师路。从教九年,她一直从事初中化学的教学工作,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不断追求卓越,潜心育人。“希望通过我的课堂,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魅力,主动开启探索科学世界的大门,培养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她说。
春风化雨 做学生的引导者
刚升入九年级,初次接触化学,大多数学生面对庞杂的系统和完全陌生的文字都会不适应。从教以来,每年的化学第一课,武姣都会想办法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进行高效学习。
今年,武姣的班里就有一个性格活泼、思维敏捷,其他学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单单对化学提不起劲的学生。对于这名学生,武姣并没有一味地说教,而是积极引导他发现学习的乐趣,她始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一堂关于氧气制取的实验课上,武姣主动邀请这名学生做搭档。由于对书本知识不熟悉,他在操作时存在许多不足。看到他有些窘迫的神情,武姣鼓励他:“第一次做实验能这样已经很棒了,下次老师还找你,不过你要答应我,回去再好好看看书上的知识,好吗?老师希望下次能看到你的进步。”
第二天,这名学生主动找武姣请教化学问题,武姣将他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整理好,并一一解释缘由。上了几次实验课后,武姣明显察觉到他的操作越发熟练,知识点也能够对答如流。上课时,他还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课后与老师主动交流心得。
在武姣的趣味课堂、温暖鼓励、促膝长谈之下,这名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逐渐高涨,成绩也随之提高。像这样的学生,武姣每年都能遇到,他们的改变与进步更坚定了她教书育人的初心。
用心用情 做学生的“知心人”
在众多学生当中,任课教师最难忘记的大概是本学科的课代表。武姣说,在历任课代表身上,她总能看到一种特别的 “使命感”——既然担任了课代表,就一定要把这门课学好。而在众多课代表中,有这样一名学生尤其令她难忘。课堂上的他,专注认真,工作中的他,尽职尽责。然而,在初三紧锣密鼓的学习中,由于学业压力影响,经历了几次成绩滑坡后,他难免有些沮丧,武姣及时发现了他的问题,并主动找他谈话。
那天,武姣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这名学生共同探讨分析试卷上的错题,引导他找到基础较为薄弱的地方并进行针对性训练。从那天起,他便成了武姣办公室里的“常客”,除了课代表的日常工作外,他们更多的是交流错题。很快,那个充满斗志的课代表又重新出现在教室里。
一天午休时,武姣偶然经过教室,看到这名学生独自一人刷化学试卷,问他原因,得到的回答是:“我是课代表,一定要带头把化学学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这名学生的化学成绩进步很快,最终在当年的中考中取得满分。进入高中后,他凭借深厚的基本功和对化学的浓厚兴趣,积极参加各种化学类竞赛,并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奖杯。
“或许我只是您执教生涯中最普通的一名学生,可您却是我这一生中最难忘的恩师。”毕业后,再次回到学校,这名学生给武姣留言,令她十分感动。
化学反应是化学这一学科的核心,就像教书育人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核心。武姣以爱心、热心为基调,用理想和坚持为笔,让教育这一“化学反应”绽放出了最美丽的光彩,这或许也是武姣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