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出台方案强化知识产权法治保障
本报记者 王钰钦
近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印发《2025年山西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 《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强化法治保障、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实施方案》强调,要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治体系,加强对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领域的执法规范,确保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行政保护工作基础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推进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高效运行,并加强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沟通,及时回应企业诉求;明确要规范专利商标申请和使用行为,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注册行为,强化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监管,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为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实施方案》要求加大行政执法保护力度,重点加强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领域的保护。在专利保护方面,将推进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提升办案质效;在商标保护方面,将修订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加大对中华老字号、驰名商标等的保护力度;在地理标志保护方面,将推动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制修订,加强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强调要加强新领域新业态、民生热点领域、重大活动和重要节点以及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确保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实施方案》提出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包括落实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机制、加强快速协同保护、深化维权援助机制以及推动纠纷化解社会共治等;强调要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的协作,推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有机衔接;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运行管理,提升专业服务能力;要建强维权援助工作体系,提高维权援助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要积极探索智慧监管保护模式,运用新技术提升监管效能。
为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工作措施,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部门;提出要加强业务指导和宣传培训,提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和水平。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将视情况对工作负责、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人员予以通报表扬,对侵权多发频发、保护效果不佳的予以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