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4月15日

一季度金融数据稳中向好货币政策空间足


  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3月金融数据。今年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4%;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增速较上月加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7.0%,增速基本稳定;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万亿元,同比多增5470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多项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金融总量保持合理增长,主要指标增速明显回升。
  业内人士预计,4月金融总量增长仍有支撑,尽管部分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可能回落,但我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各方面还会继续保持有力度的政策支持,助力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同时,我国货币政策还有空间和余力,将根据形势需要和外部影响动态调整,加强逆周期调节。
  数据显示,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5.41万亿元,同比增长7.4%;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万亿元,同比多增5470亿元。从结构上看,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4.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80万亿元,同比增长9.3%。
  贷款利率依旧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3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0%,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3.10%,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
  “在金融体系继续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企业、居民等资金需求端出现更多积极变化,共同推动了3月贷款增速回升。”权威专家对记者表示。
  个人住房贷款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与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回暖有关。
  此外,消费贷款增势向好也对近期贷款增长有支撑作用。近段时间,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很多大力提振消费的措施,消费者更有意愿增加高品质消费。
  在社会融资规模方面,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加快,政府债券发行提速。数据显示,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5.89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处于高位水平。
  近期,财政部公布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往后看,下阶段金融总量增长仍有支撑。权威专家表示,4月是传统的信贷“小月”,叠加当前外部冲击加剧的影响,部分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可能回落。但我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各方面还会继续保持有力度的政策支持,助力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
  近期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加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在加深。对此,市场普遍认为,我国货币政策还有空间和余力,将根据形势需要和外部影响动态调整,加强逆周期调节。
  权威专家指出,我国有政策空间和余地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例如,财政赤字率提高,政府债券发行增多且进度加快,政府债务化解稳步推进,支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发力见效。货币政策方面,央行近年来连续多次降准降息,累积效应持续显现,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有效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同时,去年以来,人民银行还进一步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优化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明示政策利率,强化利率政策执行,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调控需要。
  “目前我国宏观政策还有充足空间,能够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保持国内经济合理增长。”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我国经济增长有很强韧性,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回旋余地大且富有活力,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与全球经济的发展合作还会持续积极推进,中国有能力应对外部干扰和风险冲击。 据《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