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司法公正 讲好法医故事
本报记者 陈彤
后晟烨出生于2004年2月,自进入山西医科大学以来,始终以“精诚至善,明法致公”为指引,以新时代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行动准则,在思想引领、学术科研、创新创业、服务实践中踔厉奋发,曾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银奖、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铜奖、校一等奖学金、校“创新创业先进标兵”等荣誉,大二上学期综合成绩位列年级第一。
红心向党 擦亮青春底色
作为新时代青年,后晟烨始终将“听党话、跟党走”作为人生信条。2022年提交入党申请书后,参与校“青马工程”培训20余场。2024年成为预备党员后,主动担任党支部“禁毒宣讲”志愿宣讲团成员,为晋中市榆次二中来访学生宣讲禁毒知识,同时将法医学专业知识与法治中国建设相结合,在中学生心中播下了法治的种子。
在躬身实践中,后晟烨深刻认识到,法医不仅是科学真理的探索者,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2024年暑期,他在家乡积极参与了“DNA技术助力寻亲”公益活动,运用课堂所学的STR分型技术协助3个家庭完成寻亲鉴定。这段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以专业报国”的信念,也让他深刻认识到法医工作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后晟烨始终将“敢闯会创”作为成长关键词。大二时加入学院“法医精神病学”课题组,以“人工智能+法医学”为研究方向,主攻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医精神鉴定中的应用。
2024年,后晟烨带领团队研发《智问精识——基于AR眼镜的智能法医精神病鉴定辅助系统》,创新性融合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与机器学习算法,在法医精神病鉴定效率方面较传统方法提升90%,该项目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山西赛区金奖。
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中,后晟烨聚焦“法医毒品现场精准检测”难题,设计出《毒易检——开创毒品快速精准检测新时代》,构建了涵盖现场取样、毒品快检等功能的一体化试纸。
备赛期间,后晟烨带领团队走访多家司法鉴定机构,完成了12万字的项目计划书,攻克抗原抗体检测毒品假阳性率高的技术难点,获国家级铜奖。作为学校的创新创业先锋,他累计开展“假期不停学,双创不断线”科研方法分享会2次,惠及同学300余人,获评校“创新创业先进标兵”。
勤学笃行 锤炼过硬本领
后晟烨始终秉持“为生者权,为死者言”的专业信仰,以年级第一为目标夯实学业根基。大二上学期,他创新性采用“三维学习法”——将课本知识(理论维度)、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维度)、实验课程(实践维度)深度融合,在《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核心课程上均取得优秀成绩,位列年级第一。
在科研训练中,后晟烨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基于核酸适配体纳米材料信号放大快速检测甲卡西酮及其代谢物》,设计出可识别多种常见毒品类别的快检试纸,大幅降低了检测所需时间。
作为团队负责人,后晟烨带领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由山西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举办的相关解剖实训课,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撰写了实训报告,获学院导师组“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高度评价。
后晟烨连续三年担任年级宣传干事,始终以 “讲好法医故事,传播学科价值”为己任,在工作中创新性采用“融媒体+专业特色”宣传模式,曾策划制作了2022级法医思政表演策划案。
2024年,摄制学院宣传微电影《回响》时,后晟烨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特长,担任视频剪辑与配乐主创。为真实还原法医工作场景,他带领团队成员连续两周驻扎在司法鉴定中心,采集现场音效200余条,创新性将《宋慈洗冤集录》中的古典元素与现代电子音乐融合。剪辑过程中,他运用非线性叙事手法,将3个真实鉴定案例贯穿全片,通过4K超清显微镜头呈现“硅藻检验”“损伤重建”等专业流程。该微电影在学院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赢得了广泛赞誉。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是后晟烨矢志不渝的奋斗方向,他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将在法医学的星辰大海中破浪前行,用专业知识守护司法公正,以创新精神服务社会需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