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6月27日

在革命旧址上一堂沉浸式大思政课


  本报记者 赵云云
  
  近日,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4级革命文物专业全体硕士研究生在教师张玮的带领下,来到阳泉市平定县七亘村上了一堂沉浸式大思政课。
  沿着曾经的硝烟轨迹,师生踏上1937年10月刘伯承指挥八路军129师创造“重叠待伏”经典战例的战场,俯身察看当年的战斗工事痕迹,感受八路军将士巧妙利用地势痛击侵华日军的卓越智慧。
  在七亘大捷纪念馆,张玮结合丰富史料,全景式剖析了战斗爆发的紧迫历史背景与深远影响,学生代表接力讲述了那段烽火岁月。走出纪念馆,大家再次奔赴战场遗址核心区。张玮以现场为沙盘,精准还原八路军设伏点、敌军行进路线及火力配置,实地解读为何刘伯承能“在同一地点连打两仗”,深刻阐释了“灵活机变”游击战争精髓。
  结束对战场遗址的学习后,课程转入静谧的七亘古村落。师生依次走进陈赓旧居,感受革命先辈简朴的生活与崇高理想;在“烈士阁”旁,向为国捐躯的英雄默哀致敬。明清风格的官房讲述着村落深厚的文脉,而古朴的“五道庙”等传统建筑与散落各处的红色旧址巧妙融合,共同构建了地域文化与革命精神交相辉映的独特生态,深化了学生们对历史连续性与革命土壤的理解。
  将思政课堂直接设在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发生地七亘村,是山西大学深耕“大思政课”内涵、创新育人路径的一次突破性实践。张玮说:“‘大思政课’的价值在于突破时空阻隔,让历史从文字化为真切的场域感知。我们在这里获得的远不止历史知识,更是一种穿越时空的信仰认同与实践力量。”
  据介绍,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实现了课堂理论讲授、革命旧址沉浸与真实文物体验的有机融合,师生用脚步丈量信仰的高度,在草木砖瓦中体认民族精神的深沉力量,在理论与历史的共振中,将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深植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