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煤炭行业 创新路上勇攀高峰
本报记者 陈彤 通讯员 丁坤
高睿出生于1987年,自 2012年起,便投身于煤炭行业,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这片黑金之地,现任晋能控股集团潞新公司砂墩子煤矿通风副总工程师,肩负起矿井“一通三防”技术管理的重任。
高睿深知,作为煤炭行业的一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他将思想政治学习视为工作的灵魂,积极参与各类政治理论学习,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对能源行业的战略部署与发展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个人成长与煤炭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担当。
科技引领 创新成果斐然
面对砂墩子煤矿为高瓦斯矿井的严峻挑战,高睿积极引进内地先进矿井的瓦斯治理手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高睿带领团队参与了顶板高位定向钻孔瓦斯抽采工艺技术的研发与实施。通过不断优化钻孔参数、改进抽采设备,成功实现了以孔代巷实施大孔径高位定向长钻孔治理工作面采空区、上隅角瓦斯。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瓦斯抽采效率,还降低了施工成本,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荣获公司2023年科技创新一等奖。
针对煤层自燃问题,高睿积极探索新技术,引入激光火情在线监测系统,参与编制完成4#煤层自然发火防控技术体系报告,实现了采煤工作面采空区自燃隐患的网格化动态监测和预警,极大地提高了矿井对煤层自燃的防控能力,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增添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为加强矿井智能化建设,高睿在抽采工作面分单元部署了瓦斯抽采管道多参数仪,实现了对各抽采单元的精准计量与实时监测。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瓦斯抽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调整。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瓦斯抽采的效率和精度,还实现了瓦斯抽采的智能化管理,为矿井的智能化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荣获公司2024年技术革新二等奖。
钻研技术 专利成果频出
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高睿凭借对行业难题的敏锐洞察力与执着攻克,接连收获多项创新成果。
在综掘工作面智能粉尘分级防控系统及高效磁充微泡降尘技术研究项目中,高睿发现煤矿巷道的粉尘控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他潜心钻研,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成功设计出煤矿巷道用自动控制补尘门。该补尘门采用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装置与粉尘传感器联动,能够根据巷道内的粉尘浓度自动开启和关闭,实现了补尘的智能化控制。同时,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提高了补尘门的密封性能,有效减少了粉尘扩散范围。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提高了降尘效率,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得到广泛好评。同年,该专利成功获得授权。
在低渗高吸附煤层高压气水混压增透驱替瓦斯技术应用项目中,高睿又遇到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水力压裂不仅用水量较大,而且施工区域卫生较差,抽采有效周期得不到保障。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与中国矿业大学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对煤层特性的分析和大量实验研究,提出在原有压裂工艺中交替注入高压水和高压气,利用水和气体的压力差和脉动作用对煤层进行增透和驱替。这一方案不仅提高了瓦斯的抽采率,还大大降低了用水量。项目实施后,抽采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15%。同年,该专利成功获得授权。
在特殊情况下,矿井需要对某些气体的释放进行监测和预警,以保障安全生产。针对这一需求,高睿研发了SF6气体释放预警装置,可以实时监测环境中的SF6气体浓度,当浓度超过设定阈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该专利的取得,为矿井的气体监测和预警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了矿井的安全保障能力。
荣誉满载 诠释责任担当
高睿始终保持着对学术研究的热情与投入,结合砂墩子煤矿实际,深入研究易自燃特厚煤层煤自燃的预测预报方法和技术。通过对煤层自燃机理的深入分析和现场实际监测数据的反复验证,成功建立了煤自燃预测预报模型。他据此写就的《易自燃特厚煤层煤自燃预测预报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在核心期刊 《能源技术与管理》发表,为煤炭行业在易自燃特厚煤层煤自燃预测预报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方法指导,得到行业内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认可。
在煤炭行业,高睿取得了显著成就,荣誉满载,曾获砂墩子煤矿“安全生产突出贡献者”“潞新公司安全标兵”“晋能控股集团特级劳动模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殊荣,不仅彰显了个人价值,更是对他长期以来辛勤耕耘和卓越贡献的最好证明。他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为灯塔,以深厚的专业技术为基石,在瓦斯治理的征途上砥砺前行,在防火创新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在学术研究的天地里深耕细作,在智能化建设的浪潮中乘风破浪,用青春活力与辛勤汗水生动诠释煤炭行业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煤炭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