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7月02日

科研姐妹花“把论文写在田间大地上”


  本报记者 卢亚
  
  在山西农业大学的校园里,总有一对形影不离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们是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双胞胎研究生郭河麟、郭河燕。她们同属果蔬加工团队,将科研的根须深扎于黄花菜、鲜枣等三晋特色农产品的沃土之中,以专业为笔,用知识与汗水,致力于让“吃”这件事更健康、更安全、更有意义。她们饱含对家乡农业的深情眷恋,致力于“把论文写在田间大地上”,彰显着当代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携手奋进收获满满
  
  二十五载同窗岁月,赋予了姐妹俩无与伦比的科研默契。课堂上共同汲取知识的甘霖,课题攻坚时携手突破重重难关,文献研讨中不断迸发思想的火花。即便同在一个课题组,她们不同的研究视角与思维方式,成为创新的不竭源泉。从“黄花菜吃货”成为“黄花菜保鲜者”,努力攻克新鲜黄花菜难以保持营养和口感的难题。由于她们在黄花菜加工方面作出了贡献,中央电视台《最炫农科生——我的田野答卷》还进行了专题报道,获得教育部高教司、各大涉农高校师生的转发点赞。
  回忆起在山西农业大学的读研经历,两人表示收获满满。“我们积极参与各类项目研究,精心撰写学术论文,在课题的反复打磨与突破中,学会了坚持、协作与独立思考,逐步构建起成熟的学术思维体系。”姐姐郭河麟表示,读研的日子里,不仅大幅提升了专业能力,系统掌握了科学严谨的科研方法,还在一次次探索中更加明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其间,两人连续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等,发表多篇中文核心论文,还获得了三项发明专利,并分别在SCI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
  
  互相扶持攻克难关
  
  其实,姐妹俩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实验失败、数据波动、论文遇阻等困难如影随形。两人回忆起制作清水黄花菜时遇到的困难,相视一笑道:“制作清水黄花菜时前期的预处理工作确实让人头大!”黄花菜的花期极为短暂,仅有一个月,且储藏时间极短。偏偏实验又正值山西最为炎热的天气,从采摘到完成实验处理,一次完整的实验必须在一周左右完成。如此紧张的时间和艰巨的任务,需要课题组众多成员齐心协力。而更为关键的是,为确保正式实验的成功,前期必须开展大量预实验。无数次的试错、改进,加之黄花菜花期短带来的时间压力,以及实验开展的高度集中性,让姐妹俩苦不堪言。幸运的是,每一道难关面前,都有她们互相扶持的身影。妹妹郭河燕感慨:“有这样一位知心家人并肩同行,是我面对挫折时最大的勇气来源。”
  如今,郭河麟、郭河燕即将踏上工作岗位。她们在向学弟学妹们分享经验时说:“选择读研学校时,第一目标就是山西农业大学。学校在农业与生命科学等领域深厚的科研底蕴、卓越的师资队伍,都深深吸引着我们。校园时光像沙漏里的金砂,看似漫长却悄然流逝,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珍惜在学校求学的时光,在学习中沉淀,在科研中突破,愿大家付出的努力都化作迎接未来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