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说梗:文旅脱口秀来了
●米广弘
脱口秀是欧美文化的舶来品,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单口相声,近年来在中国大行其道,深受青年群体欢迎。《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等节目的爆火,使原本只存在于一线城市的脱口秀俱乐部,在二线城市也发展起来,甚至在全国“遍地开花”。剧场版脱口秀的快速发展,让行业亟需编剧,应主办方之邀,我也被裹挟到这股洪流中,在本职工作外,负责创作和编写剧本和段子。
近日,由我参与策划,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特别推出的“醋意江湖”山西文旅脱口秀活动重磅上线。活动以“文旅+脱口秀”为主要形式,创作形式丰富多元,既可从晋侯鸟尊、侯马盟书等“国宝”的视角讲述山西考古发现与文明演进;也可推演延展历史名人的现代生活场景,通过“时光传说古今对话”演绎山西人文精神传承;还可以围绕景区体验、山西美食、民俗文化等主题,创作贴近大众的“种草型”表演。这些有内涵、接地气的作品,将从多个维度立体呈现三晋大地的绝代风华。
写作是个专业活,做到行业顶尖绝不是靠灵感,而是日积月累地努力。对脱口秀来说,“炸场”是对一场表演的最高评价,是抑郁者的好脚本,但不是每个段子都能“炸场”,冷场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把痛苦变素材,生活中的糟心事也可转化为创作养料。作家村上春树一天写十页稿纸,每页400字,不管有没有灵感,一直写,如同打工人一样打卡考勤,写下去总能写出来。真正长期主义的写作者,我认为要拥有三种思维——迭代思维:相信微小的力量,而不是一口气吃成胖子。深度思维:写作本质就是对思维的洗礼,随着阅历还有知识密度增加,文章的深度也在发生变化。长期思维:写作是一件很长久的事情,坚持不是让你每天都做一件事,而是要保持一个不掉队不吃力的状态。
在我看来,不仅公众人物可以说脱口秀,各行业、各群体的普通人都可以参与,与当下愈演愈烈的综艺节目“明星化”“精英化”不同,脱口秀走的是旗帜鲜明的大众路线,展示的是离百姓最近的普通人生活。脱口秀创作需要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视角以及反复打磨的耐心。过去喜剧创造诸多名场面与金句,经典桥段家喻户晓,如今却多套路与网络热梗,难给观众新鲜感。妆造场景重要,但打磨剧本更为关键。我的四字诀体会,或许对创作者有所启发:观察生活,捕捉细节,留意周遭,转换视角,记录灵感。结构为王,铺垫笑点,掌控节奏,打磨语言,犀利简洁。删繁就简,制造反差,活用比喻,真实自嘲,直击弱点。测试反应,冷场处理,录音复盘,长期付出,坚持输出。
生活即舞台,我写脱口秀。脱口秀的本质是用快乐关照世界,我们既是观察者也是参与者,舞台永远需要新鲜故事。举办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第三视角”解码古建文物、历史名人、非遗民俗及地域美食背后的文脉传奇,以年轻化的表达方式激活厚重历史文化的生命力,让文物古迹“开口说梗”、历史记忆“鲜活传承”,推动山西以轻松诙谐又饱含正能量的创意新模式“破圈”出彩,助力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